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下中小学体育课教学新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志常

  摘要: 本文从新课程标准的背景出发,阐述了中小学校体育教学新模式的涵义,分析了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校体育课教学开展新模式的意义,旨在为中小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为这个新模式的进一步研究做好理论铺垫。
  关键词: 中小学校体育教学新模式 教育学意义
  
  一、前言
  
  建国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各级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极大地提升了全民的健康素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显得越来越落后,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从1985年开始,我国对青少年体质健康进行的四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与体质下降相伴随的,是青少年心理状况的不良趋势,如情绪调整能力差、挫折反应不适当、心理承受力较弱等。值得庆幸和可喜的是,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及有关政府部门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下定决心要对课程进行改革。[1]但是,就体育课程而言,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受前苏联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现阶段中小学体育的教学内容过于偏向竞技化、成人化和所谓的正规化,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满足不了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与掌握运动技能的需要,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笔者从新课程标准出发,从理论上阐述了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校体育课教学新模式的涵义,分析了新课程标准下其教育学意义,旨在为中小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并为这个新模式的进一步研究做好理论铺垫。
  
  二、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校体育教学新模式的涵义
  
  社会体育资源是指那些与体育运动相联系的各种体育场地、仪器、设备、建筑物、图书资料,人力资源数量、专业、业务能力,以及各项管理活动等所有人、财、物的总和。这里的物力是指体育设施的物质构成;人力主要是指担负培养社会体育对象健康成长和发展的体育行政管理者、社会体育指导员;财力主要是指政府(组织、团体)专项拨款、企事业单位的投资、私人赞助、个人会费等。这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在对社会体育对象实施有效的教育,锻炼活动中开发其身心潜能,塑造现代新型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2]社会体育资源的形态划分多种多样,按照其存在形态,笔者把社会体育资源划分为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两种。有形资源泛指硬资源,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质资源,包括体育场地、体育器材、体育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并以体育场地为主。无形资源,俗称软资源,如体育教师及其专业知识、体育教育管理能力和思想素质等。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校体育教学新模式主要就是指两种资源的合理共享。目前,由于中小学校大多数体育教师对于网球、轮滑、健美操、跆拳道等课程不是十分了解,没有具备教授的能力,因此开设这些课程就需要借助体育俱乐部的教练,这是软资源的共享。另外,由于场地和器材的限制,很多学校都很难开设一些新兴的课程,这就需要附近体育俱乐部的场地和器材支持,可以称为硬资源上的共享。
  由此,依据教育学和社会学原理,笔者认为,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校体育教学新模式,其实是指在中小学校某些体育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学校为了开设某些符合青少年身心特征的体育课程,对包括社会上的一些体育场地设施和体育教练员的指导等在内的各种软硬资源的合理利用,达到双赢的目的。
  
  三、教育学角度微宏观意义的阐释
  
  教育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的知识结构还没有使其具备相当的理解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因此,他们对体育的学习动机往往是出于“好玩”,能吸引他们学习锻炼的教学环境,可使其获得拥有知识的成功感与自我探索的新鲜感。为了实现此教学目的,体育教师在组织传统的教学过程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客观分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通过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校体育教学新模式的开展,开设一些适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课程,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状。[3]体育作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宏观层面讲,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生活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现代化全面、迅速发展的今天,更需要人的身体机能、素质和知识、智能的全面发展,因此,教育不仅要努力提高人的智力,而且要充分发展人的体力,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完成了教育的社会使命。从微观层面来讲,体育作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人体本身而言,它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有机体,而要想发挥生命力的作用,就必须使有机体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学校体育就是促进学生体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体育活动能提高人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为发展智力活动提供物质基础;能促进人体形态的正常发展和机能的加强,即呼吸加深、肺活量加大等。学校体育活动开展得好,不但能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是关系到“四化”建设的需要、关系到国家民族素质的大事。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开展中小学校体育教学的新模式,即是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掌握运动技能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开设一些有趣的体育课程,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使他们以较大热情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使他们真正做到“既喜欢体育活动,又喜欢上体育课”,这不仅仅是体育自身的意义,更有极大的教育意义。
  
  四、结语
  
  新事物出现,总会有一个被接受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下开展中小学校体育教学的新模式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人们对其了解认识直到接受总有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获得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面对这走出校园上体育课的新模式,许多家长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顾虑,比方说安全问题、对健康的实际效果、对学习的影响等。总之,此模式的开展可以先进行试点试验,总结经验,再逐步推广,使之达到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许云霄,麻志明.对帕累托效率的再思考[J].财政研究,2005,(8):7-10.
  [2]幸昊,夏思永.试论学校体育资源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对接[J].体育文化导刊,2007,(5):67-80.
  [3]刘小平,陶玉流.资源配置理论下我国高校体育资源及其社会共享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7,(3):94-9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08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