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推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乐之”,才能“乐学”。而数学又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谨逻辑性的学科,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感觉上的枯燥和认识上的障碍。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根据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如下建议。
  
  一、创设生动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地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不但可以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在教学相遇应用题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请两位学生代表两辆汽车,站在教室前面,让两位学生同时相对而行,让学生演示两辆车相遇的情景,并配以恰当的汽车喇叭声。这样的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生动有趣,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了相遇问题中总路程、速度,以及相遇时间三者的含义及内在联系。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生都有很强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兴趣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等,发挥他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例如:在讲授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公理时,我先让每个学生利用直尺和量角器在白纸上作一个△ABC,使∠B=20°,AB=3cm,BC=5cm,并用剪刀剪下此三角形,然后与其它同学所做三角形进行对照,看看能否重合,这时学生发现是能够重合的。接下来我让学生改变角度和长度大小再做三角形,剪三角形并相互对照,这样学生自然会发现每次所作三角形都能够完全重合。此时我启发学生总结出: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边角边”公理。我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蕴于简单实验之中,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促进学生认知理解。
  
  四、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把生活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促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过程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争取做到把抽象、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和具体可感。
  
  五、精心选择,融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知识
  
  爱因斯坦有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超过责任感。”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从这个意义上说,无休止的“应试”与“题海战”,就会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难、繁、枯燥乏味。不少学生因此丧失学数学的信心,从而导致教学质量急剧下降。中学数学教材一般以演绎的形式进行编排,更加强调思维的严密性,而缺乏生动活泼性,往往使学生感到晦涩难懂,不能激发学生兴趣。教学中,教师若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教材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心理需要达成一定程度的契合,就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讲对数时教师可“对数是懒汉思想的产物”这句话抓住学生的心;讲数列时,先介绍中国古代数学中有关的数列的研讨;讲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与龟兔赛跑、国际象棋的故事联系,激发学生对等比数列前n项和这枯燥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习内容讲述诸如数学发展简史、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的成长过程和有关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名称的来历,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还可以有的放矢地讲述一些趣味性强、容易使学生产生强烈好奇心和丰富想象力的数学典故。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学习心理,兴趣盎然、其乐无穷。
  例如:“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是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学生普遍感到内容简单但很难灵活运用。于是我首先介绍中国古代著名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关于勾股定理内容的著名叙述,即“勾三、股四、弦五”,接着又列举并解答了《九章算术》中记载的一个关于勾股定理应用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钦佩古人数学钻研精神的同时,对中国古代数学成就倍感自豪,继而克服因“畏难”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总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数学教学方法,用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数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14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