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梁东艳

  摘要: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有效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应用信息以及准确快速传输信息的能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精心设计任务,理论实践结合;搞好课堂演示,详细讲解过程;强化上机操作,提高学习效果;教学融入游戏,鼓励制作作品。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索教学实践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地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应用信息以及准确快速传输信息的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以此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培养和提升他们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现就如何搞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精心设计任务,理论实践结合
  
  纵观整个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理论知识基本占据了初一教材的前半部分。对于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初中学生的兴趣比较淡薄,他们觉得理论性的知识缺乏形象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感到很乏味枯燥。对于学生的这种心理和认识,假如教师仍一味按照教材内容顺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学生缺少上机操作实践的机会,那么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科学设计教案,把理论知识融合在上机操作过程中传授。比如在开机之前先认识一下计算机有哪些部分组成;在文字操作练习时,输入介绍信息技术的短文……总之,计算机的一些理论知识是可以通过学生上机操作的形式体现出来并解决好的。因此,教师要把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完美地结合起来,而不要让学生单独地学习理论或者一味地操作,可以把理论知识分成若干小模块,并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逐渐解决理论问题。
  例如,教学学习“设计应用文档”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明确这样一个任务:要求他们每人独立完成一份漂亮的班级小报。这项任务当中隐含着这一章节如下几个知识点:(1)Word的概念、建立编辑文档;(2)文字、段落的编辑;(3)Word的表格功能;(4)图文混排的方法;(5)页面设置及文档的打印。教师还可以以5个小任务隐含这5个知识点,完成一个小任务利用一节课,这些任务包括正文制作、封底封面制作、卷首语制作等。教师还可以把一节课的任务分得更细小。例如:第一节课的任务是对现有文档按要求精心修改。这个要求之中也隐含着3个知识点:1.Word的概念;2.文档的建立和打开以及关闭;3.编辑文档。而这3个知识点又分别设计在3个更加小的任务之中。这样每一个任务的建立都是依据学生的知识状况和教学内容的安排而确定的。
  
  二、搞好课堂演示,详细讲解过程
  
  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促成了绝大多数学校建成了电脑室,配备了多媒体电脑,建立了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的广播系统,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进行演示并详细地讲解,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从而促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笔者在教学WindowsXP系统操作时,首先让学生上机进行实践操作(笔者在教学这一节课前已安排了学生预习)。因为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在他们事先预习后,再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检验一下自己自学能力有多强,进而验证自己的理论理解与实践操作是否一致。最后,笔者运用了“跃龙门”多媒体教学软件,将正确的操作过程通过计算机演示给学生,并且加以适当讲解,使学生们至始至终看到了完整的操作过程。笔者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证实一下他们预习后上机实践是否全部正确。在笔者演示结束后,再让学生上机实践操作一次,这样就会收到了更好的效果。为了更加完善演示式教学,笔者还按照课程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制作了具有针对性的课件,这样就使得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变困难为容易。
  
  三、强化上机操作,提高学习效果
  
  操作性、实践性强是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因此,信息技术总课时的90%以上应该是上机实践课,操作的内容应该安排在计算机教室进行。笔者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都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他们都爱上信息技术课,而且特别喜欢动手操作。教师要因势利导,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上机练习时间,适当引导,观察学生使用情况。这样做在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积极性的同时,又提高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让学生上机动手操作是信息技术课的最大特色,如果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讲解教材,那无异于让学生在岸上学游泳,当然是永远学不会。那么,“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学生要熟练掌握和使用计算机,如果只依靠教师的讲解和演示那是达不到目的的,只有通过反复的上机实践练习,才能得心应手地掌握操作技能和技巧。广开练习的方式,课堂上的问答、上机的操作与课内外作业演示等形式都是有效的练习方式。在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练习前,教师要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作业,让他们带着作业任务去操作。例如,在“Word”软件中的文字录入及排版知识教学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准备一篇250字左右的短文,并使用Word软件进行录入和排版,而且要对排版进行最佳的设计;再如在讲授完IE浏览器的使用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运用IE浏览器浏览海门市政府网站和海门教育局网站。如此,每讲授一节新的内容,就及时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定量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娴熟掌握操作要点,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融入游戏,鼓励制作作品
  
  初中学生玩游戏的兴趣比较大,教师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教学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快乐并且自觉地学习。学习鼠标的操作显得很枯燥,如果让学生直接去操作,那他们对此的感觉必定是索然无味的,而且这种强迫性的学习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讲授“如何使用鼠标”中,游戏导入法是比较好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可先让学生玩Windows中的纸牌游戏,看看谁能顺利完成,看谁动作敏捷、动手能力强。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快速移动鼠标,热情都很高。在这种情况下,笔者结合教学目标,向学生讲解鼠标的操作要点。这样,经过几节课的练习,学生操作鼠标就比较熟练了。由此可见,游戏导入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在学生的计算机中装一些学习软件来吸引学生,这样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也就加深了。利用学生喜欢的事物进行计算机教学,既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又能使他们学得更轻松愉快。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重点要放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制作作品,充分发挥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并指导学生从网络下载一些优秀作品,培养鉴赏美和体验美的能力,潜移默化地激发与提高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创作能力。并且,教师可让学生在设计创作计算机作品中体验到喜悦感和成就感,使学生真正把信息技术课视为必修课,为学习和生活服务,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重视处理好学习任务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关系,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多操作、多实践,让学生会学、乐学、善学,使乏味枯燥的计算机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趣、高效,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春华.试论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策略[M].中科多媒体电子出版社,2002.3.
  [2]南京市教研室编.初中信息技术[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15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