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的几点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树敬
摘要: 本文就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积极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养成良好探究习惯,还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舒适高效的课堂教学进行初步探讨,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键词: 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探究式教学”
新教材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自主、开放的探究学习。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探究式教学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对于“探究式教学”,笔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现谈一些体会,以求斧正。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始终都在扮演着一个主宰者的角色,课堂上习惯于“一言堂”,希望将课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滴水不漏地讲给学生听,这样教出的学生根本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角色,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培养学生智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目的。例如对于《空气》这课题的教学,笔者将“氧气占空气体积1/5的实验”由“原来演示→学生观察→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改为探究性学习,笔者先提出问题:要想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应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做什么样的实验呢?学生受拉瓦锡实验启发,想到应在密闭容器中用某一物质消耗氧气,由反应掉气体的体积来确定氧气的体积分数。笔者肯定了学生的思考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才能看出气体减少的体积是多少?学生以物理知识为基础想到,氧气消耗后密闭容器内部压强变小,外部压强大于内部压强,如连通储水装置,水就会进入密闭容器中且体积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从而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学生制订方案,分组探究,得出了不同实验结果。笔者安排师生之间展开讨论,找出实验结果出现偏差原因,再从正反两方面对于可能出现原因进行实验探究。绝大多数学生为了得到正确结论,俨然像“科学家”一样一丝不苟地进行实验。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究式互动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产生了疑问,在合作探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学会观察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观察和思考是探究式学习重要环节,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研究氮气时发现从氮的化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氮气每升重1.2508g,而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在相同情况下每升重1.2572g,这个细微的差别引起了他的注意和思考。终于,瑞利在1894年发现了空气中含有氩气。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观察的重要性。目前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通常存在以下几种情况:首先,学生只关注明显的现象,而忽视隐蔽现象。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学生一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后,就兴奋不已,个个兴高采烈,似乎观察任务己经完成,全然忽视了生成的黑色固体和瓶底中的少量水。其次,学生观察时常常以局部代替整体。例如学生在收集氧气时,只注意到向上排空气法时,瓶口要向上,往往忽视导管应伸至接近集气瓶底部。最后,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情况存在个人的预期。当观察结果与预期不符时,一些学生依旧按预期主观臆断得出结论。如果在探究式学习中观察不细致、不全面、不客观,学生就很难引起更多、更深层次的思考,就会造成探究结果与方法的双重失败。
所以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发挥各种感官功能,掌握基本的观察程序,有目的、有计划、全面系统地观察实验探究整个过程,以防在观察中造成主次不分,顾此失彼。例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活动探究,学生首先应仔细观察反应进行前装置的特点、反应器中高锰酸钾的性状,装满水后倒置的集气瓶,加热时要把注意力转移到水槽中的导管口,观察逸出气泡的速度在均匀程度上的变化,在收集时观察瓶中水位的变化,在制取结束后观察试管内白色棉花上新附的粉状固体。其次,学生要善于思考,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对异常现象应寻根究底。例如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活动探究中,为什么有的同学没有收集满一瓶的氧气?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试验中试管破裂了?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试验中水槽的水变成了紫红色?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分析。这样学生才能培养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才能形成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真正体会探究学习的乐趣。
3.走进社会联系生活,以丰富探究内容
化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与生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十分注意利用学生的生活来设置探究情境,拓展和丰富探究内容,激发其探究愿望,培养其探究能力。比如对《爱护水资源》这一课题的教学,如果教师划出知识点让学生去记,学生在10分钟之内一定能记熟,但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任何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双休日带领学生到附近进行河水污染情况调查,让学生亲眼目睹家乡的污染情况,了解果园边被农药化肥污染的水塘的现状,以及工厂旁边的污水池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教师可让学生自发地提出想要探究的问题,如水污染的途径有哪些,如何防治水污染等问题,并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订探究方案。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协同探究,汇报探究成果,还可将考察情况如实向有关部门反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心路历程,分享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提高学生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
4.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探究情境
由于受到时间与空间限制,有些内容无法搬到教室来进行探究,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现代的的教学手段,创设探究情境,进行模拟探究。如在学习“空气的污染与防治”的内容时,笔者播放我国部分大中城市的空气污染实况,以及在国际上造成影响的几大空气污染事件的新闻录像,通过录像让学生探究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寻找解决空气污染方法……这样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的热情。化学概念及原理大多较为抽象,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物质变化、微观结构制成动画,带领学生进入虚拟的微观世界,探究物质变化根本原因,让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变得更生动有趣。
探究式教学在教学存在一些困难,如:班型过大,教学资源缺乏,教学时间不足,教材新思路与学生固有的旧思维相矛盾,中考的要求与教材内容有差异,等等。教师应认真研究教学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努力将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15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