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国香
一、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发展智力潜能的契机。产生兴趣的两个基本因素是求知欲和对客体的肯定的情绪态度。因此,只有那些对数学学习有浓厚兴趣,把学习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整个认识活动活跃起来。
1.加强感情投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只有可亲可敬,学生才愿意接受他的教诲。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融洽的师生感情作为基础。教师要用充满感情、亲切的语言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要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领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选好学习材料,引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学习材料包括课内外两个方面。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把兴趣附着在知识上;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学生虽有所感却又不甚明白的课外问题巧妙、恰当地引入教材。这样,不仅使教学内容组织得系统、严密、循序渐进、逐层深入,而且使得所教知识新颖、奇妙,从而促使学生开一把锁,上一层楼,心弛神往地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尝到学习的乐趣。
3.利用直观教具,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首先表现为集中注意力。对小学生来说,有形的具体的事物比无形的抽象的事物更能吸引注意力;动态的新奇的事物比静止的常见的事物更具有吸引力。所以,有形的教具要比无形的抽象的语言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4.利用学习成果,发展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如果学生在学习上有所收获或进步时,往往能使心情感到兴奋、轻松和愉快,同时能对学习产生自信心,进而产生更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功底,还要讲究教育教学艺术,要创造条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且,教师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使他们的成功欲望越来越强烈,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这样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
二、小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能力的构成,有四个要素:一是基础知识;二是基本技能;三是智力技能;四是学习方法。
1.重视传授学生使用教材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不会使用教材。一堂数学课,往往是到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学生才打开书。其实,教材不只是教师教学用的材料,也是学生学习使用的材料。因此,教会学生使用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自主的独立的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
(1)在低年级培养学生会使用教材,教师应重点放在指导观察的方法,因为新课本提供了大量的图画、图形、直线、线段等形象直观的内容。儿童在观察过程中的几个心理特征注意力易分散,观察事物时随意性强;情绪易变,兴趣横生、观察事物时具有易变性;浮于表面,粗略笼统,描述观察现象时带有主观性等。根据上述特征,我在指导学生掌握观察图画、图形等时注意了以下几点:(a)观察图,了解图意和要求,按顺序观察、按方位观察。(b)按图意要求,会操作学具,并能按图意组织语言表述操作过程。(c)按图意要求会填数、填符号或计算。(d)能明确图里标明知道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2)在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本中提供的学习方法,帮助其理解概念与规律。我通过实际的操作,尽量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去动手、动口、动脑,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体现知识的形成和指导过程。对课本中设置的有问无答或结语不完整等形式,我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概括。
2.重视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应试教学模式下,教师讲得多,不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课往往也照样是以“讲”代学生的“学”,实质上是以教师思维活动占有学生的思维活动的学习过程。究其实质而言,从数学课来说,学习过程主要是思维过程。因此,数学课上教师要重视把思维过程充分地表露出来,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三、培养小学生数学学用相结合的能力
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数学是来源于现实世界,又返过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道理,并尽可能地揭示数学是怎样从实际背景材料中抽象出来,又是怎样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1.充分利用教学内容自身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可分为四大部分,包括概念、计算、几何知识与应用题。其中概念的产生、计算的由来、几何形体的特征和有关公式、应用题的解题规律等,无不渗透着数学在现代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有用、要用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数学,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结合实际提供应用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师要结合教学的适当时机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为他们提供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如学习中的问题、优化方案问题、生活中的问题,等等,通过创设一些问题的情景,启发、诱导学生去研究、发现问题的实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认识活动和实践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观念、科学态度、合作精神的过程。教师通过“学”与“做”的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力和认真求实、追求完美、讲求效率,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四、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仅有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得到培养,实践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可见亲自参与、亲自实践是何等重要。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学生生命整体的体验和发展的过程,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有多种感官的参与,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促进建立暂时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手、口、脑等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势在必行的。教师只要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加以训练与培养,就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16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