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晓静

  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学科和基础学科,数学教学不应是枯燥的课堂教学和理论说教,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讲,通过多种情景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把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身心发展阶段实际等充分结合起来,将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小学数学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以学生生活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入新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就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我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再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利用多媒体引进一段动画:“小明在操场上跑步,他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如果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要求铺多大,又是指操场的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动画片断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所以他们很快地就投入到学习新知的情境中来。
  由此可见,教师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领学生学习新的知识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地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过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通过这次实际演练,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
  另外,对于一些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我尽力为学生提供大自然的舞台,把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教室转移到室外,让学生处于实际环境中学习新知。比如,学习小数时,我带着学生到商店去了解各类商品的价格,观察商品的标签,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实际测量时,我带着学生拿着测量工具到操场上去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并组织学生利用步测方法来计算操场面积,等等。
  经实践证明,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教学新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现实生活素材为着眼点,巩固新的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
  比如,2000年我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适逢第27届奥运会即将在悉尼举行,于是,我在课前准备了前两届奥运会中国队夺奖牌的情况,课上让学生自己编题,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学生兴趣盎然,编出了不少分数应用题,如“前两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夺得32枚金牌,其中女运动员夺得的金牌数占5/8,女运动员夺得金牌多少枚?”另外,我还组织学生进行预测:今年中国能夺得多少枚金牌?朱惠说:“16枚。”黄燕说:“比上届多3枚。”胡梦说:“能夺得本届金牌总数的1/15。”于是我就问:“要知道黄燕预测多少枚,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呢?要知道胡梦预测多少枚,你认为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呢?”这是一道学生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题目,使他们感觉到不是在解应用题,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四、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的知识
  
  多年以来,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在学生的练习中存在大量的人为编造的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的题材,如糊纸盒、装配机器等。长期这样的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都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使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比如,在教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某家、某厂或某队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水的平均费用,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在教学完元、角、分完以后,我利用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对于一些后进生,我还带着他们去学校商店,通过买一些学习用品,让他们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为希望小学献爱心活动过程中,我借此东风,让学生把家里的零钱凑起来,计算出总金额。这些活动,让学生熟悉了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
  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而且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29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