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简议初中数学情境的创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蔡云忠

  摘要: 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教师所创设的数学情景。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教师如何创设初中数学情境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初中数学情景创设要求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笔者试从初中数学情境的创设方面谈谈对课标的认识。
  
  一、数学情境的创设要求
  
  1.数学情境应生活化。
  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贴近生活。例如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教材生动地创设了拉面师傅拉面的情境:“拉面师傅将一团和好的面,揉搓成1根长条后,手握两端用力拉长,然后将长条对折,再拉长,再对折,每次对折称为一扣,如此反复操作,连续拉扣六七次后便成了许多细细的面条。”这种情境既可以让学生看到活生生的数学生活,又可以让其领悟生活中的浓浓的数学味。
  
  2.创设的情境应有数学味。
  “数学味”的一个重要体现形式就是基于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来创设学习新内容的情境。例如在负数的教学中教师既可以从生活中出现的负数的形式来创设学习情境(列举天气预报、电梯的楼层、银行存折上的支出等),又可以从数学本身的知识基础来创设情境。教师可让学生口算2-1,接着出示1-2,问结果是多少。这样从数学认知的冲突中引进学习新知,既能倡导内容“综合性”,又能兼顾形式“多样性”。
  
  3.数学情境创设的内容有综合性。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目标是为了学习数学,但从具体内容来看,情境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说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可以成为数学教学情境,为数学教学所用。
  4.数学情境呈现的形式应多样化。
  数学教学情境的内容是具有综合性的,因此呈现的形式更是多样化的。从教材静态的呈现到课堂动态的生成,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会显得鲜活。
  
  二、数学情境的创设方法
  
  1.趣味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趣味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和学习中的疲劳感,提高学习效率。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和求知欲,是能否积极思维的重要动机因素。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使学生在轻松而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教师可以把数学问题寓于游戏或故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教师可给学生边讲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边用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在学生疑惑不解时,教师因势利导引入相似三角形知识应用的学习。学完新课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泰勒斯是用什么方法原理测量金字塔高度的。这样的一个持续的问题情境贯穿于整节课堂教学,可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设计问题的意识。
  
  2.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体现数学实用性。
  “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数学现象源于生活,当数学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富有生命力。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会备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打开思考的闸门,发掘创造的源泉。例如汽车站入口处常常会在墙上1.1m、1.4m处各标上一条红线,小朋友进站时,只要走到这里脚跟靠墙站立,看看身高有没有超过免票线,或者半票线,就可以决定是否需要购买全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解决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从而引入线段长短的比较学习。
  
  3.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增强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创新的源头,问题能诱发创新需要,产生创新动机。只有精心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才是数学课堂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的真正出路。因此,一方面,教师必须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设置一些具有开放性和形式多样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勇于探索,使其有所感悟,有所发现,创造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闪现出来的创新火花,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设置有利于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可以使数学课堂处处充满创新活力。例如求证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各边中点E、F、G、H,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再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
  问题1:四边形对边中点的连线EH,FG是什么关系?
  问题2:顺次连接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各边的中点,分别可得到什么几何图形?
  问题3:顺次连接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分别是矩形、菱形、正方形时,原四边形需具备的什么条件?
  在教学中,教师设置不断变换的问题情境,纵横交错,纵深发展,可使学生在变与不变的动态空间中运用已有的知识,钻研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无论设计什么样的情境,教师都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而且要自然、合情、合理,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乏味,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大增,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才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良好的情感与态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41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