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情境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进入该课的学习氛围,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饶有兴趣,有实效,有自信。那么,如何激发,唤醒,鼓舞学生,使他们乐以学习呢?实践证明:适当生动和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教学;兴趣【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213-02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中间或结束。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一、创设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陶行知先生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因此,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的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对学困生和潜能生更要关注,多与他们沟通,不挖苦、不歧视,用真情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减少他们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压力,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促其建立自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二、导趣引思,创设引入新课情境创设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矛盾和冲突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心理状态,产生学习的迫切需要,上课伊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有关诗的作用的一个重要观点,即诗应带给人乐趣和益处,也应对读者有所劝谕、有所帮助.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寓教于乐”.这一观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同样适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创设快乐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例如,在讲“概率的简单运用”时,我设置了这样的小游戏:我们用抽签的方法从3名同学中选一名去参加某音乐会.事先准备三张相同的小纸条,并在1张纸条上画记号,其余2张纸条上不画,把3张纸条放在一个盒子中搅匀,然后让3名同学去摸纸条.这种方法公平吗?这时学生都在猜测谁能够摸到有记号的纸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继续增加纸条的数量,以及去参加音乐会的学生的名额.这时学生都参与进来,课堂活跃,气氛融洽.这样,不仅让学生有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而且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翁的地位.【案例1】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新课时,可以“印度国王奖赏象棋发明家的故事”为素材,设置问题情境来引入新课,从而发现规律,尝试“以此类推第五个、第六个格子中应放多少粒麥子”,再列出计算第64个格子中麦粒数的算式。以此来引入新课,增加了趣味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效果立竿见影,学生立刻就集中了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列式中,感受到有学习新知的必要,继而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依据问题与故事中麦粒放置规律,引发联想,使学生思维迅速活跃了起来,使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参与到了这节课的学习中来。三、联系实际,创设直观或实验情境对某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直接让学生学习,学生可能不知从何开始,这时教师可提供直观的材料,或通过具体实验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画图、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再让学生来研究具体的问题,这样学生探究问题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例如,在讲授“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提出: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呢?一开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回答是。这时,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些长短不一的木棒,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否定了他们的答案,从而很直观牢固地学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又如,火车从车头开始通过一座大桥问题,讲解此题往往是“纸上谈兵”,一部分基础不好的学生不易理解题意,故难点不好突破。为此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实物,演示这段“火车”过“大桥”的过程,然后要求学生将关键时刻的位置绘制成图形,就能较容易列出正确的方程。例如,在教“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时,教师先发给学生一张破碎的圆形硬纸片,并说:“机器上的皮带轮碎了,为了制作一个同样大小的皮带轮,请你设法画出皮带轮对应的圆形。”接着让学生用圆规、直尺、量角器比比画画,进行实验,探索问题的解法,然后在实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境: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画几个圆?当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学习新知识的预备知识,但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还不容易被学生发现时,教师若通过设置具体实验或直观的问题情境,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创设悬念,激发兴趣。可以在课的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迫切探究的心理,激发求知的欲望,引起学生对即将要学教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由于留下了悬念,不仅让学生回味无穷,又为下节课的讲授作了铺垫。2.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在创新教学活动中,教师创设探究情境,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产生对所学知识的关切与渴望。通过探究使学生在积极而自信的状态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还能把自己发现的结论作为学习的动力,如讲“等腰三角形”一节时,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玻璃板被弄破了,只留下底边和一角,怎样才能把这块玻璃配好?”一时间,学生的热情高涨,给出了许多答案,经过师生共同努力,这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设情境的课堂教学正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的重要环节,并最终将这些知识应用于不同的情景。学习有法,教无定法,情景的创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只要能够根据学生实际,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创设出更好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对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究中去,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更上一层楼!参考文献[1]黄姣.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01:190.[2]邓永刚.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与优化[J].考试周刊,2012,01:66-67.[3]徐卫红.例谈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J].数学教学通讯,2012,18:38-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43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