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乔松梅
摘 要: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旨在激活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兴趣 音乐 教学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学习,而音乐教育又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最好形式。所以,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
一、给说话配上旋律,激活学生演唱的兴趣
教师要有精湛的授课艺术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从而进行鉴赏、品味、思索,获得各方面的启迪。教师还要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最简洁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从而使所教内容成为学生的兴趣中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简单的自我介绍。新学期开学我接了初一的一个班,第一节课便开展了自我介绍的活动。
主题:听着我的歌,让你了解我。
示范:我用《新年好》的旋律创编了歌词,加上相应的舞蹈动作,以唱歌的方式把我介绍给大家(其中包括我的姓名、爱好,以及对同学们的期望)。
构思: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设计介绍方案。
展现:按设计好的方案上台表演。
活动中,学生们积极投入,有的努力想着用什么歌曲来作旋律,时而动笔把创编的歌词记下来;几人一组,几个脑袋凑在一起,眉飞色舞、群策群力,极力想设计出最好的表演方案。
开始展现自我了,学生们载歌载舞,都想把自己介绍给大家。有一组学生是这样设计的:采用了《字母歌》的旋律,由组长先自我介绍,然后组长在组员的哼唱中跳着一个一个地找成员,被找到的成员站出来作自我介绍,最后全体成员齐唱《字母歌》。这个颇具创意的设计得到学生们雷鸣般的掌声。还有一个学生,她把自己的姓名及自己的不幸身世动情地演唱出来,应着《苦菜花》的旋律,让人不禁黯然伤神,学生们纷纷流露出了同情的表情。就这样,时间在学生们的欢歌笑语中流逝,一堂具有创作意义的自我介绍课也结束了。
二、让音乐走出课本,走进现实,强化学生的知识兴趣
1.从课内到课外。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进而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以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
2.从本学科到跨学科。实践证明,中小学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开阔的视野,保持开放的态度。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可能,因此,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都应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可与舞蹈、美术、语文相结合。
3.体现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音乐教育具有人文属性,因此,在教学中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尤其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在艺术作品的排练中陶冶这种情操。如:在排练合唱时,教师要使学生明确自己声部所处的地位、应负的责任、声部进入与退出的时间、力度的把握、音色的调节,等等。只有让学生各自把握好自己的分寸,才有可能创造出美好的合唱效果。还有在准备服装、道具、化装、后勤等事物上都可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利用现代手段的有效功能,培养学生的道德兴趣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学中,电教媒体能够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
1.教育功能。虽然可以通过说教对学生进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净化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但远不及设计绘制投影片来演示教学内容以及用录像指导学生观看教学内容所取得的效果好。如欣赏《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歌,除制作、演示《铁蹄下的歌女》的投影片外,我还给学生放映了当今“舞台上的歌星”的录像画面。在画面的对比下,让学生感受到:同是歌女,因处在两个不同的社会,因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况,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2.感染功能。指的是歌曲的内容通过电教媒体再现情景后,学生的情感受到激发而产生的共鸣。比如教《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在幻灯映出的“青山、白云、河水、梯田、果树、松柏、麦浪”背景下,播放歌曲的演唱录音,这样便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里,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歌中的家乡和自己家乡的思想感情。
3.美感功能。美是客观存在的。音乐除了声音美外,形式美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能被人的感官所接受。如洗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的第七首――《保卫黄河》,通过放映演唱录像,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身临其境地、强烈地感受到了磅礴的气势美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美,从心灵深处接受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进而热爱美、追求美,就会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为这种美好的生活和未来而奋斗。
“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不到“着迷”的程度,就不会产生灵感,更别谈思维的创造性。音乐教师只有重新审视音乐课程的标准、理念,在研究和思考状态下认真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取,认识到音乐教学应该尽可能地做到生活化、社会化、多元化与个性化,才能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和认知情趣,才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音乐的净化与陶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55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