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因素与大学英语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冯永翔
摘 要: 语言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依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和情感过滤假说,在分析教学中教师情感、教材情感和学生情感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各种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提出了要充分利用情感因素的影响,开展以情促知、知情并重的大学英语教学,以期改善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 情感因素 大学英语教学 影响
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教育中的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外语教学研究者们发现,情感在外语学习和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决定着外语学习和教学的成败,情感与认知并驾齐驱成为健全人格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情感己不单纯是语言教学的问题,甚至不完全是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有关人的发展的问题。因此,对情感和认知的关注都是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关注情感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反之,良好的外语教学也能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本文从教师情感、学生情感和教材中蕴含的情感着手,结合人本主义心理学和情感过滤假说,论述各种情感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英语语言教学的影响。
一、理论依据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
在英语教学发展史上,对语言教学产生较大影响的心理学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心理学、心灵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是针对人类潜能的开发,强调人际关系和个人情感因素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习得的影响,认为在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学习环境和气氛,学习者只有在放松和协调的状态下才能最有效地学习和掌握语言。
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起了极大作用的当数马斯洛(Abraham Maslow)和罗杰斯(Carl Rogers)。
马斯洛认为心理学的目标是关注高层次的幸福,而非仅是追求没有疾病和烦恼的生活状态。他认为人类内心的善良本性是成长和实现目标的动力,但它极易受压抑,因而引起疾病和烦恼,以及生活和学习能力的下降。压抑的主要原因是不敢了解自己和逃避个人成长。
罗杰斯主要研究个人潜能的实现和如何成为完全的人。他的教育思想是从教转向学,从教师角色转向帮助者角色;刺激是外来的,但动机是内在的;教师应创造适合学习的心理环境[1]。
而莫斯考威兹(Moskowitz)和斯戴威克(Stevick)则从人本主义心理学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出发,提出了语言教学中应同时注重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培养全人的教育思想[2][3]。
(二)情感过滤假说。
克拉申认为,要使外语习得成功,可理解的输入对于习得而言是必须的,但并不是足够的,情感因素也至关重要。因此,克拉申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情感过滤”指的是阻止学习者充分利用所接受的可理解的输入来习得语言的心理障碍。如果语言习得存在情感障碍,给他输入再合适的信息也没用。情感过滤在习得中扮演的是阻碍者的角色。如果情感过滤值低,输入便会被送达到LAD(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语言习得机制),使习得者增强语言能力;如果情感过滤值高,输入便达到不了LAD,从而使习得中断[4]。克拉申把情感因素分为三类:1.动力大的学生习得更多;2.自信心强的人习得更多;3.焦虑程度低有利于第二语言习得,即如果学习者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机高,自信心强,焦虑感适度,情感过滤值就低;反之,情感过滤值就高。语言学习的要义在于习得比学得更重要。习得的两个具备条件缺一不可:对包含i+1的理解和低或弱的情感过滤。i+1指超出习得者现有水平一点点的结构;低或弱的情感过滤能使输入成为吸收。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涉及的情感因素
教师、学生、教材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互相依存的三维关系,大学英语教学中所牵涉的情感因素必然与三者相关,即教师情感、学生情感和教材蕴涵的情感。
(一)教师情感。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教师情感对整个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性。教师实现其理想或完成任务的成功与否,会造就教师的成就感或导致教师的挫折感。有成就感的教师,能够以高昂的激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而挫折感严重的教师有时甚至会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定缺乏责任心,对学生冷漠、粗暴、失去信心。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自己饱满的激情、积极的情感来发掘教材感情、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尽量消除消极情感对教学带来的不利。
(二)学生情感。
学习者的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影响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有两类: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前者包括焦虑、抑制、自尊心、学习动机等,后者包括移情、课堂交流等。
焦虑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性格决定的,如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急于求成,常常给自己定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而实际所得与自己的期望相去甚远,结果就产生了焦虑;另一类是由环境影响而引起的。焦虑是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重要因素,是影响语言学习较大的情感障碍。
来自外界的批评和嘲讽对自我形象的打击很大,所以经常遭受批评和嘲讽的人自我保护意识很强,抑制程度也高。反之,经常得到表扬、鼓励能增强人的自信,自信心越强,就越能忍受障碍的威胁,这样的人抑制程度就低。
自尊心是指学习者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评价与认识。在自尊心受到保护和鼓励的环境中,学习者的认知活动最为有效。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指人们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如有些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外语知识,对外语感兴趣,从学习本身就能得到乐趣;外部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外语是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如通过考试、找到好工作等。
在外语学习中,移情指的是将外语学习者置于目的语使用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移情可以影响我们对说不同语言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和群体的态度,同时也会影响学习者学习另外一种语言的成败[5]。
研究表明,积极情感如自信、移情等能创造有利于语言学习的心理氛围,而消极情感如焦虑、怀疑、厌恶等,都会影响语言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目前学生的情感障碍主要表现在过分依赖老师、考试焦虑、挫折心理等。因此,教师应努力在教法(如小组讨论)和教材组织上(如情感化处理教材)给学生营造轻松民主、保护学生自尊、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的课堂气氛,尽量避免给学生造成挫折感等不良情感。因为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情感在一定意义上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为重要,它对学生一生的学习生涯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三)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大学英语课程内容取材广泛,形式多样,有较强的基础性、时代性和思想性,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和认识成果,体现了教育者的意志。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必定会在教材中留下相应的情感印痕,而教育者在编写教材体现其意志时,也会流露出相应的情感。这一切都使一些教材本身不可避免地蕴涵大量情感因素[6]。
三、利用情感因素,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据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情感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怎么利用积极情感,克服消极情感,优化大学英语教学呢?
(一)降低焦虑情感度,增强自信心。
语言焦虑是语言学习特有的心理现象。在语言学习的课堂里,焦虑程度的增加会产生很多的负面影响。一些习得者缺乏动机、自信,或把语言课看作是暴露自己缺点的场所,在学习英语时常有较高的焦虑感,直接影响了语言输入到达语言习得机制,防碍交际的正常进行。老师不恰当的纠错方式也会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所以消除学生的焦虑感,营造轻松惬意的课堂气氛,建立融洽的课堂合作关系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需根据学习者个体差异,因势利导,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建立自己的内部激励机制,把焦虑降低到最低程度。通过设计和组织一系列有趣的课堂活动创造宽松的学习气氛,改变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一定的社会语言情境,使每一个学生都放下心理包袱,融入到轻松的课堂氛围中。
其次,教师必须鼓励、关心、认同每一个学生,这种情感上的满足会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决心,从而大大推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
最后,教师应以耐心、宽容的态度化解学生怕犯错误、知难而退等紧张情绪,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自信。同时,教师应容忍学生语言错误的出现,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语境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语言学习成功的信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对老师的反馈非常敏感,尤其是负面的反馈。Brown(2002:219)指出,如果想使课堂交流顺利进行,正面的情感反馈在纠错过程中非常必要。教师若无法忍受学生的语言错误而立即给予严厉纠正,学生就可能会产生口语表达的焦虑感,挫伤自尊心,从此回避师生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语言错误要有一定的忍耐性,不能使学生产生胁迫感、疏远感。这就要求教师在纠错时应该在三个层面上进行总体控制:首先是区分错误类型,分清严重错误和一般错误,并区别对待,不必每错必纠;其次是纠错时机,在课堂交际过程中,教师不应打断说话者的话语来纠错,这样会制造紧张焦虑的心理,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最好是等交际完成后再纠错(如果有必要的话);最后是纠错方式,教师应以委婉或间接的方式纠错,不宜强硬指出,要尽量诱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自行纠正。
(二)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外语学习行为,所以教师一定要培养、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潜在的积极学习动机,抑制消极动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为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奋力拼搏。
Domyei Z和Csizer.K(1998)在对以往关于以课堂为背景,针对语言学习者的动机策略研究成功的试验作了一份详细的调查,根据成功的动机策略使用的频率总结出了十条最常用并且是最有效地激发语言学习者学习动机的策略,这十条策略被他们称为激发语言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十大策略[7]:
1.教师要用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建立良好的榜样。
2.教师要创立一个轻松和愉悦的学习环境。
3.教师要正确地向学生介绍每节课的学习任务。
4.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5.教师要逐步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的自信心。
6.教师要使语言学习的过程生动有趣。
7.教师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8.教师要使学生语言的学习过程性化。
9.教师要帮助学生增强目标意识。
10.教师要让学生逐步熟悉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
(三)充分发挥移情理解的作用。
Hogan(1969)指出,移情的运作涉及两方面,一是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情感;二是认同他人的情感。所以,教师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情感是移情产生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把握自己的情感,才能更好地认同学生的情感,这样在师生交流中才能更有效地发挥移情的作用。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移情意识,使学生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从而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和观点,使生生、师生之间形成融洽和谐的关系,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充满情感和乐趣。
(四)正确处理教材中的情感。
教材情感是情感教学的基础,教师和学生之间认知和情感的交流,都是以教材所提供的内容为中介,教材构架起二者沟通的桥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接受和加工状况。情感认同程度高的知识,就容易被学习者内化,情感认同程度低的知识,就容易被遗忘。因此,教师只有从情知两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将思想性与情感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静态的教材变为动态的教材,使学生形成对教材内容的情感认同,才能提高外语教学活动的效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
四、结语
英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情感因素对教学过程的影响不可忽视,它直接影响着英语教学活动及教学质量。教师和学生都是语言教学的主体和中心,教师作为课堂组织者和语言输入提供者,作用相当重要;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行为者和语言输入的吸收者,其地位也同等重要。要想使教与学有较高质量的互动,教师就应该观察、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尽量适应和满足不同的情感需求,从多渠道和多角度组织英语课堂教学,使师生能情感交融,从而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树真.论罗杰斯的师生观[J].外国教育研究,2000,(6).
[2]Moskowitz G.Humanistic imagination:Soul food for the language class[J].The Journal of the Imagina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1994,(2).
[3]Stevick,E.W.Humanism in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University Press,1990.
[4]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5]Rod Elllis.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ge Acquisition[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卢家楣.教材内容的情感性分析及其处理策略[J].心理科学,2000,(1).
[7]李莉,何伟杰.大学英语课堂环境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7,(1).
[8]王银泉,万玉书.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
[9]项茂英.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理论与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
[10]卢志军,王明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56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