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践与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 伟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主动交往,能掌控小组活动的进程。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主动交往,能增加合作学习成功的概率。学生在教师留给的合适的学习时间与开放的研究空间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充分发挥主体性和积极性,必然达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互相影响、互相启迪。小组在合作学习、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必然形成互相谦让、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等良好的研究氛围。通过这一互动过程,我们要达到以下几点目标:
1.使学生能够从自然的角度提出、认识和理解问题。
化学知识与现实世界是紧密相关的,学生在学习时,要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例如:在实验中探究化学反应速率受外界因素影响的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从而更容易发现反应速率受外界因素的关系。
2.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发展解题方法多样化,学会合作与交流。
由于不同的学生在认识方法上存在着差异,他们有不同的认识方式和解决方式,因此,教师要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而在合作过程中,不同小组有不同的方法,必然对他们的思维产生冲击,无疑对学生今后的发散性的思维培养有着巨大的帮助。例如:在实验中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多种方法来探究。
3.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能逐步培养和形成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解题策略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对结果的及时反思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要经常要求学生反思这样的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刚才你是怎么做的?”“如果……那么怎么样?”“出现什么错误了?”“你将怎么办?”“你认为哪个答案更好?”等,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逐步具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以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
4.通过合作初步认识到自然发展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比如,学生学习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时候,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深刻地认知、掌握这两种物质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5.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奉献精神的情感。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讨论问题或进行实验,但有时并未观察到这种学习方法在促进学生发展上的优势。那么,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以下是我通过理论研究和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和观摩得出的体会。
(1)给出适当的问题是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关键。
我认为进行合作学习的任务最好是中等难度的、有真实情景的、有挑战性的,以及解决途径和结论不唯一的问题。太易和太难的问题都不适合,太容易的问题无需讨论;对于太难的问题,小组讨论难以使个人在短时间内进行深入缜密的思考。真实情景有助于激发小组的兴趣,有挑战性、解决途径和结论不唯一有助于更多的成员参与评价和获得成功感。给出的学习任务恰当,是教师设计这项教学活动的一个关键。
例如,在进行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的教学中,可以探究的问题很多,比如对Na和H2O的反应实验中异常现象的探究,对Na与CuSO4等盐溶液,与不同的酸溶液(稀盐酸、浓盐酸和稀硝酸等)反应时反应速率和现象各异的探究,到底把其中的哪些问题作为提供给小组的合作学习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在其中作出选择。考虑到教学重点与难点,考虑到合作性学习的任务要求,最后我在课堂上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对Na和水反应的合作实验,探究其实验现象与实验原理之间的关系,对Fe和H2O反应实验方案的设计与交流评价,以及课后共同完成小组实验报告3个教学活动中,这3个问题难度适中,而Na和H2O的反应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要合理地进行分组,这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教师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差异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由于每个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产生了全班各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分组学习可以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
合作小组的人数,我建议4―6人,一般来说,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习。例如,金属钠一节中,对Fe和H2O反应的实验方案设计,4人小组,教师可以建议一个人画装置图,一个人设计方案,一个人最后陈述,一个人控制时间并与其他小组交流,充当信使。我发现这种分工对于小组进行化学实验设计活动是合理和有效的。
(3)要明确分工职责,这是开展组织小组合作的准备。
教师在启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根据内容合理分工、明确分工。在学生的印象中,“一起干”就是“合作”,“小组学习等于合作学习”,因而在小组活动中,合理分工、明确分工尤为重要。不同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任务,每个成员、每个角色都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相互依赖、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合作,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才是有效合作。
当各小组在汇报阶段,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不同的学习成果、相互评价和相互欣赏时,也体现了组间的一种有序分工、一种合作依赖。教师要充分给予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如果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那么,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4)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并及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
小组的活动需要从外界得到即时的反馈,需要有人分担困难和提供支持,需要有人分享快乐和给予赞赏与鼓励,而教师在这方面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活动的进程和最终的结果。在化学课堂中,无论是在学生分组实验,还是设计装置图时,教师都应当努力融入学生的讨论中,作为伙伴分享学生的发现,和学生一起想办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双方都能感受到需要与被需要,分享与责任等很多积极和美好的情感体验。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适时适度的评价,要突破以往在课堂教学中只关注结果的单一评价模式。从评价方式看,既要有教师评价,又应该有学生的评价;在每一小组汇报后,既要有学生“评委”发表意见,又要有教师即兴点评;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在肯定、欣赏、激励、引导中,学生自然生成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获得精神的支持和情感的滋润,从而发挥出更大的创造潜能和合作欲望,不仅出色完成眼前的学习任务,而且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上,我们要以小组作为基本的单位进行,使学生形成“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观念,从而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强化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教师在要求小组汇报时,应将“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对学生的鼓励应由“这个同学说得真好”变为“这个小组的意见真好”、“这个小组表现非常出色”,等等。我们还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其他小组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在小组与小组具有团体性质的争论中,学生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
目前,虽然我们在很多教学领域都在试探性地进行合作性学习,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合作性学习并不是灵丹妙药。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在化学课堂中进行教学时也常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比如单从一节课来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在认知容量上比不上传统的课堂,教学的进度也不那么容易把握。但我认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成绩,以及使学生在化学课堂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还是有帮助的。如何在教学实践范围有限、不同地区、不同生源的学校情况下来进行合作性学习试验,这就需要如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与尝试,不断总结、提高和完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60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