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标下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罗丽华
摘 要: 如何把新课标要求落实到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分层教学与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解决了信息教育普及性、统一性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差异的矛盾,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新课标 分层教学 小组合作
新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既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体发展,又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与个性发展。新课标考虑到有诸多因素所造成学生的差异,强调从解决问题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面对新课标,如何开展好信息技术教学是摆在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我们经过多年的教学探讨,发现“分层教学与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是能创造一个面向全体,适应个别,开发利用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良好教学模式。
一、“分层教学与小组合作”模式的思考与探究
所谓“分层教学与小组合作”,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和潜力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特点,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把分层教学理论具体地落实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知识与能力接受的需要,从而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相适应,使学生的认知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其指导思想是: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重视中学生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差异性,解决学生的分化问题,突出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全体性与发展性。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指导与互助合作的原则,解决中学信息教育的普及性、统一性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差异的矛盾。
“分层教学与小组合作”模式就是依据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差异和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对教学内容作出分层处理,再采取分组合作的组织形式,开展协同合作、学习互补的课堂教学。学生分层: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知识结构,将学生都分成三个层次的小组。发展层,对计算机有特殊兴趣爱好,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提高层,有一定的信息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基础层,接触过计算机少,不具备基本操作水平。设计出分层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学生的层次水平进行教学设计。任务分层: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把任务分成不同层次设计课程。教学分层: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步学习的过程中,采用演示型、导向型和自主型的教学方式实施异步分层教学。评价分层: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平时的学习和操作活动进行有效的记录和评价,认可不同起点学生的进步。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将过程性评价、动态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公正评价与考核。
二、“分层教学与小组合作”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1.“分层设计、分层教学”模式。“分层设计、分层教学”模式是依据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水平上的差异,将学生分成基础、提高、发展三个层次,采用演示型、导向型和自主型的教学方式,设计多层的任务,以学生自主探索、教师扶优帮弱的手段实施分层教学。如新课标中的“数据的计算、筛选、排序、分类汇总”是基础知识,必须掌握。我们就采用演示教学法,利用媒体平台统一演示讲解,让学生做一些典型的基础练习,熟练掌握数据的自动求和、求平均、最大值、最小值的计算、一般排序和分类汇总。练习时学生以自主探究为主,相邻两人互帮;教师轮回指导扶优帮弱,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而“数据的透视表”则是难点,课标要求学生应掌握分类汇总和设置数据透视表的操作步骤、使用场合及数据透视表的内涵。部分学生很难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进行分层设计与分层教学,把“数据透视表”分解为若干个简单任务,对于基础层的学生,只要求他们做简单的数据透视表,设计基础性练习,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其自信心。
2.“分组讨论、竞赛激励”模式。“分组讨论、竞赛激励”模式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同一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协作、小组间相互竞赛的教学模式。采用这种课堂组织形式,不仅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而且满足学生对讨论交流、平等互助、和谐开放的课堂文化需求。如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教学,要求学生掌握Excel图表的制作方法,制作图表,学会给图表添加系列、调整格式。数据信息用图表结构来表达,简单、明了、美观,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学中我们要选择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如对生活开支数据进行图形化处理。采取演示范例,模型导向的方式展出各种图形范例供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兴趣。再把相邻的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进行练习。讨论分析数据、选择结构图、美化修饰结构图,分工合作制作所选图形。练习完成后让学生推选作品进行演示竞赛,评出最佳作品,并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收藏和记录,给以后的终结性评价留下参考资料。这种分组讨论、竞赛激励的教学模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学习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在享受成功的喜悦中激发学习热情。
3.“自由组合、突出个性”模式。“自由组合,突出个性”模式是合作模式中的个性模式,让水平相当、兴趣相同的学生自由组合,突出个性、发展特长,培养创新型人才。如在教“计算机动画制作”时,要求学生对图像进行理解与加工,体验图像的特殊魅力。解决这类问题时方法灵活多变,加工工具有多种,表达方式也可各式各样。由于学生知识和技能在这方面的差异较大,教学时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教师先引导、演示制作“七巧板跑步造型”动画,让学生了解制作动画的过程与步骤。再让学生自由组合,分组练习。学生可自选工具软件、动画形象与内容。练习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开拓思路,大胆创新,寻求不同的设计方案与表现内容。作品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画面元素、技术细节等因素进行讨论,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推选最佳作品参加学校举行的“电子作品展”,并收入学校“电脑平面设计”作品电子库中。通过精彩作品的展示与评价,不仅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作品中发现图像的独特魅力,还让学生在创作与评价中提高审美素质,品尝到“当设计师”的成功与乐趣,激发创作欲望。这种个性模式的自由搭配,让学生在自主发挥的空间中张扬个性,使学生能够在信息素养、艺术修养及自信程度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不再是教师的单边教学活动,而是创设基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面对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针,对信息技术课程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教育从以往单元化的教学活动趋向多元化的师生共同探索创新的学习形态,使信息技术课程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基础教师指导用书.科学教育出版社.
[2]袁伯钊.职业教育分层教学理论探索与实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60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