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数学走进生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广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领悟出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并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获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新教材已为这方面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如何运用这些条件创造性教学,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既实用,又有趣,是需要我们教育者不断实践和探索的。下面我谈一下走进新课程以来,在教学实践中这方面的体会。
  
  一、树立“让数学走进生活”的观念
  
  “让数学走进生活”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它有利于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学生服务,旨在创设情景,引导、点拨学生学习,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湛的教学艺术,科学的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掌握技能,达到学生想学、会学、乐学的目的。美国的“木匠教学法”其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我在教学中转变应试教育的落后观念,注重与生活实际联系,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把数学归朴于实践,让数学走进生活。
  
  二、要善于发现和研究生活中的数学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得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以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若我们教师只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但“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但课堂40分钟毕竟有限,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首先,我们要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为适应学生的探索学习,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我们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对教材中的内容,我们应努力把握教材中的生活资源,收集学生熟悉的与之相关的生活素材,并进行有机整合。
  例如在《认识三角形》中,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作了如下设计:
  (1)同学们准备了长度为3cm、4cm、7cm和9cm的四根小木棒。现从中任意取三根,你能搭成几个三角形;
  (2)哪些木棒可以搭成三角形,哪些不可以;
  (3)由此你发现三根木棒a、b、c要满足什么条件才可以搭成三角形;
  (4)所学的什么知识能说明你的发现。
  学生先动手操作,观察和思考(1)、(2),然后观察“探讨”演示小木棒搭三角形的四种情况,最后思考(3)、(4)。
  其次,新教材更加注重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而不再是枯燥知识的堆砌。比如说:“蚂蚁怎样走最近”,“花边有多宽”,“变化的鱼”,“鸡兔同笼”等内容都是将数学知识寓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了数学的美妙;再比如九年级的“视图与投影”和“统计与概率”这两章内容也是特别贴近学生生活的,我就采用了活动课、试验课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去观察、试验,有具体活动,也有个体作业,如“游戏公平吗”,就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做游戏,体会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又如“在阳光与影子”,我就让学生自己选择一天中不同的时间,去观察自己的影子长短及方向的变化,还让学生去黄帝故里观察日晷的构造,体会古时候显示时刻的方法,从而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式”的第一节课时,教材用了“镶有花边的地毯”与“梯子下滑”等生活情景引出了一元二次方程式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式的重要性及建立方程模型的重要思想。我们要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
  我们不仅要把握教材中的生活资源,而且要花费气力,深入观察学生的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创造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
  
  三、勇于创设数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来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驱动学生自觉去探求新的知识,形成数学认知的良性循环,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求重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情境的创设,要依据课型与知识的不同而有所选择。一般来说,我在教学中通常创设联系实际的现实情境。比如在《相似三角形》的单元教学的第一节课上,我带去了几个物品,两根约30cm同样长的面棒,一把刻度尺,一只广口瓶,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我利用上述物品比较精确地测出了广口瓶的内径长度,你们知道测量的方法吗?”学生陷入了沉思。我接着说:“要想知道其中的测量方法和依据,请和我一起来探讨《相似三角形》这一章的内容。待学了本章的知识后,同学们就能解决这种问题了。”学生瞪大眼睛,急切地想知道本章到底有哪些知识等待他们去探究。比如在学了“概率与统计”这部分知识后,我和学生做了一个游戏,游戏的方法是:“在一个布袋里放有6个同样的小球,分别标上1―6六个数字,老师和学生轮流每次从袋中摸出2个球,如果小球上两数相加和为偶数,学生赢;加起来和为奇数,教师赢。”比赛结果是教师赢的次数多,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并用列表法把各种情况一一列出,得知和为偶数的有6种情况,和为奇数的有9种情况,教师赢的概率是60%,学生赢的概率是40%,所以老师赢的次数多。最后我还指出街头巷尾的有些赌博活动,“坐庄”者使用的就是这种骗术,不要轻易上当受骗。学生听完,觉得学习数学会让自己变得更聪明,真正体会到学有所用的感觉。
  我在工作实践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事例,虽然有些实践尚不成熟,但我要永远坚持下去。因为我认为数学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更多的现实情景,让学生在你的课上着迷,让他们看到数学的火焰光彩夺目,让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知、理解、应用数学知识。
  让数学走进生活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所以今后我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努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定会实现“让数学走进生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61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