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专业综合实训》教学中如何进行形成性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向志军

  摘 要: 形成性评价旨在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改进和发展学习能力。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中实施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教改和考试在目标上一致,充分发挥考试的反馈调节功能。
  关键词: 《专业综合实训》 形成性评价 概念 背景 实施
  
  一、形成性评价的概念
  
  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的活动。集中性考核评价是在规定地点、规定时间内完成的考核评价,而形成性评价则突破了这两个限制。形成性评价的形式非常灵活,可以分布在整个学习阶段,也可以相对集中在某一段时间;可以安排在学校设置的考场,也可以在学校以外的场所完成;可以是一份试卷,也可以是一篇小论文、调查报告,或者是一个设计、一个实用程序、一个制作,等等。它是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旨在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评价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水平,还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能力等;在评价的主体上,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相结合。它能够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反映学生学习的成就和潜能,有助于学生发展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心,正确认识自己。同时,评价又可以正确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以便于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二、《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进行形成性评价的背景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它控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也调节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恰当对学习者的发展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创新意识,具备科学的价值观,是《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应承担的责任。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应当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有效结果所进行的整体价值判断。
  我院在以往的《专业综合实训》学习评价中,采用传统的笔试闭卷方式,因而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改和考试在目标上不一致,不利于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评价,不利于动手能力的检验;方法简单,不利于调动和发挥教师进行考试研究和探索的积极性,不利于全面、真实考核学生知识、技能与能力;重结果性考试,轻过程性考核,只重视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与进步;评价过程中只重视老师的评价,而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只重视对知识能力的考查,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考核反馈调节功能没有得到发挥,为了考试而考试,不能通过考试对学生在学习方面和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及时改进;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笔试考试是考不出来的,有很多通过探究性、研究性学习所得到的收获无法体现在考试的结果上。也就是说,我院《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传统的学习评价难以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为了有效地发挥评价机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正面导向作用,从2008年开始,我院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了本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
  
  三、在《专业综合实训》教学中如何实施形成性评价
  
  1.制定了形成性评价标准
  授课前制定评价标准,旨在考察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学习表现,记录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关注学生在整个技能训练与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关注学习总体目标,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以期能对学生自觉学习、提高综合能力起到主导作用,考核内容与课程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本课程的评价标准部分如附表1、2。
  
  2.形成性评价的具体实施
  为每个实施项目制定项目考核评分表,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在项目实施完成后,对照考试标准,公平、合理进行评分。(项目一的考核评分表如附表3。)
  
  
  四、结语
  
  形成性评价改变了学生以往仅仅以考试成绩来评价自己和同学的观点,培养了学生客观的评价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促使教师改变了以往片面地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观点,促使教师更深入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教师通过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不断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风翔.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职高专考核评价方法职教论坛,2004/12.
  [2]黄凤娟,朱钰铧,朱立圣.《电视技术》教学中进行形成性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3]梅晓妍,王民权.高等职业教育形成性考核的探索与实践.职业教育研究,200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61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