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葛飞琴

  摘 要: 英语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英语学习对于世界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认识到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文化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教学作了初步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文化教学 实践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同时把“文化意识”列入教学目标中,指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从途径上讲是多方面的,从内容上说是全方位的,从方法上说是多种多样的。在文化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进行了多种方法的尝试与探索。
  
  一、摸底调查
  
  每届新生入学后,我都会在自己任教的两个班级组织一次英语摸底测试。其目的是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以及学生对英美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以下为我本届学生刚入学时的测试情况。
  测试对象: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101名新生,平均学习英语年限三年。
  测试内容:英语基础知识及英美文化常识。
  试题分布:共25道选择题,分为两部分。前15道题的内容是英语基础知识,主要针对语音、词汇和语法进行测试。后10道试题主要针对日常交际用语及英美国家的主要文化习俗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
  
  此次测试的结果及以往各次同类测试的结果均表明,虽然目前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绝大多数孩子在升入初中之前,已经在小学或在课外辅导班学过数年的英语,接触过多套英语教材,但所学内容更多地侧重于对英语语言知识本身的学习,而忽视了语言本身的语用意义。从而导致学生的日常交际用语、英美文化常识成绩与英语语言知识成绩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反映出学生的日常交际用语能力大大落后于英语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很多学生尽管对语言形式和结构掌握得比较好,但是语用错误层出不穷,从而出现了很多不得体的句子。
  通过和学生共同分析此次测试的失分情况,我帮助学生认识到了自身在文化素养方面的欠缺,共同商量出解决的策略,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英语文化教学的策略
  
  1.课堂教学渗透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我特别注意占领课堂这块阵地,从普及的角度大面积地进行文化教育。在课堂中进行文化教学,我主要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和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
  (1)在词汇教学中彰显文化。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文化负载量最大的成分。因此,在我们认为最平淡的词汇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教学的空间。词汇本身的产生、消亡和新陈代谢,提供了有关文化发展的信息。同时,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文化意识也会影响词汇的意义。
  案例:
  在讲授Go for It(Unit 3)“This Is My Sister.”这一单元时,我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句话: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然后让学生将这句话的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提炼出来,学生很自然地组成了family这个单词。我告诉他们,在很久以前,人们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都要说一句“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以表示对圣主的感谢。后来,人们用这句话的每个单词的首字母组合成了family一词来代表这句话,这就是family一词的来历。学生们听了之后感觉很新鲜,同时,我也分明看到他们的脸上多了几分凝重。也许从这个词中,他们感受出家是一个有爸爸、有妈妈、充满温暖亲情的地方。
  (2)在听力教学中了解文化。
  听力材料内容广博,体裁丰富,形式多种多样,从天文地理到人物历史,从社会新闻到民间习俗,包罗万象。学生由于知识面狭窄,对异域文化历史知识比较缺乏,常会出现听懂单词而听不懂内容的困惑。
  案例:
  Go for It英语(八年级)辅助听力教材中,有这样一段听力材料:
  ――It’s such bad weather! I’m all wet.
  ――Yes,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
  学生在听到这段对话时,可能先是愣了一下,继而会哄堂大笑。因为在他们看来,天上怎么会掉下来猫狗呢?在学生笑过之后,我给他们讲起了这个成语的起源。rain cats and dogs是个英语成语,意思是“下倾盆大雨”。布鲁尔在其所著的《成语寓言大辞典》中说,这个成语起源于北欧:“在挪威的神话中,猫被认为是可以影响天气的。驾着风暴而来的女巫据说就是化身为猫的。”而狗和狼则是风暴神的随从,其中狗是“风的象征”。了解这个成语的起源,不仅帮助学生克服了听力方面的障碍,而且使学生从另一个角度了解英语语言的博大精深。为了避免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我适时地补充了《英语成语30句》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在语法教学中渗透文化。
  在最为艰涩、最令我们头疼的语法教学中,有没有进行跨文化教学的余地呢?答案是肯定的。
  案例:
  有这样一道语法题:A knife and fork ?摇?摇 ?摇?摇?摇(be)on the table.很多学生在答这道题时,都心存疑惑。到底是用is呢?还是用are?正确答案是is。我没有直接给学生们解释谓语动词用单数的理由,而是真的准备了一副刀叉,让学生单独用刀或用叉来切一块橡皮(蛋糕的替代品),并用单独的刀叉,将切好的橡皮放入自己的文具盒里(嘴的替代品)。很多学生都很难完成这一任务,即使完成了,动作也很不雅观。这时,我才向学生解释,在英美国家里,刀叉是人们用餐的主要工具,通常是以“一副”的形式出现的。正确的礼仪要求是左叉右刀。因为“一副刀叉”常被看作是一个整体,因此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形式。
  (4)在阅读教学中感受文化。
  初中英语新教材Go for It蕴涵了大量的阅读材料。由于其具有实效性、真实性,因此其中的文化因素也必然是我们在教学中所必须要涉及的。在八年级下Unit 8中,有一篇关于送礼物的文章。其内容如下:
  Everyone likes gifts...Some presents are never too small.A little child may give his mother a leaf from a tree.It is enough to make her very happy...
  以下是我依据任务型教学的原则,对本篇短文的简单的教学设计:
  Task 1:Pairwork――Talk about what you are going to give to your friend on his birthday.
  Task 2:Try to guess the meanings of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when you read the text.
  Task 3:Answer the questions about the text.

  Task 4:Groupwork――Talk about how to give a gift in America.
  在本节课中,学生先是通过同桌讨论,谈论在中国,朋友生日会送什么礼物;然后通过阅读课文,猜测文章中生词和短语的含义,解决语言知识障碍;随后结合课文中的相关信息,对世界各国送礼物的风俗有所了解;最后进行的是小组讨论:如果你身在美国,该如何给朋友送礼物?经过讨论,学生们得出的结论是:礼物不一定要贵重,只要能表达心意就可以;无论什么礼物,都要精心包装,以表示送礼者的重视程度;因为美国商店里所出售的一切物品上面都标有价格,因此,在送礼之前一定要将价签撕去。如果送给别人的礼物上带着价签,会让人觉得非常无理、粗俗。因为,友谊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另外,在接受别人的礼物时,一定要当面打开,并要适当地赞赏,以表感谢。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又一次加深了学生们对异国文化风俗的了解。
  2.课外活动辅助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英语学科的教学特点,决定了我们可以多角度、多渠道地运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
  (1)建立英语学习博客,促进学生的英语文化学习。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方国家文化,促进英语学习的兴趣,也为了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我建立了英语学习博客。通过定期上传一些文化知识和阅读篇章,让学生学习交流、开阔视野,不断积累英语文化知识,感受西方国家文化。
  (2)开办英语角,为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
  我深知单纯的传授和讲解并不能让学生真正将学到的文化知识运用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为此,我在班级里举办了一个英语角,每两周定一个课外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交流。学生谈论的话题不受限制,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谈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要每个人都肯张开嘴说英语。英语角的设立,使学生在面对真实的交流对象时不再胆怯,也使他们学以致用,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
  (3)结合教材内容,举办英语歌唱比赛、演讲比赛及英语课本剧表演比赛等。
  根据学生们在各年级中不同的英语水平,开展不同形式的英语活动,充分给学生个人展示的空间。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创造了机会。
  综上所述,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讲授英语知识的同时,必须十分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的教育,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提高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敏感性,从而最终达到外语教学的目的――培养和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此,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扩大知识面,在平时读书看报时,要多摄取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生活各方面的最新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陈舒.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J].国外外语教学,1997,(2).
  [2]杜现臣.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J].中学英语教学参考,2001,(6).
  [3]江晓华.新课程标准下外语文化导入的思考[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2).
  [4]李立贵.谈谈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的方法[J].国外外语教学,1998,(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66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