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 宇

  一、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多角度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学逐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功能于一体,具有图、文、音、像并茂的优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彻底改变“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对新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兴趣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产生学习内驱力的关键。多媒体课件涉及动画、声音和视频技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可以创设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教学“倍的认识”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了如下的情境:一天,蓝色小精灵想到数学王国游玩,刚到门口,国王拦住他说:“小朋友,你想进入数学王国吗?必须先回答我两个问题,这里猫比狗多几只?”一位学生站起来说:“猫比狗多3只。”国王的声音又响起:“猫的只数是狗的几倍呢?”屏幕上一个大问号从小精灵的头上冒起。教师顺势问学生:“同学们,你能帮一帮小精灵吗?”学生齐声说好。多媒体创设的故事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为辅的发展阶段。他们对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容易理解,而数学知识往往又是比较抽象的。因此,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抽象、静止的文字或图像转变为生动、直观的画面,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圆的面积”的教学,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可以这样设计: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一个圆,然后把它平均分成18份、36份和64份,这样,学生便可轻松地理解“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道理,于是得出公式S=πr×r=πr2。
  教师依据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这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如在讲“直线与线段概念”时,可以这样设计:在直线上任取两点,两点间的一段“闪烁”几下,引出线段,在“闪烁”中学生很容易理解线段的特点,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这样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增强了信息对学生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易于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事实上,无论一个教师多么善于表达,都难以表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教学中的过程再现等操作,便可轻松解决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在“角和角的比较”教学中,动态演示角的形成:可先出示一个点,再引出两条射线,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比较角的大小时,先出示两个角,再利用动画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合,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教学“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时,计算机上先显示一个角,然后将两条边无限延长,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有无改变,从而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没有关系”。这样设计,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学“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我先以3条不同长度的线段为直径画出3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这3个圆同时滚动一周,得到的3条线段分别就是3个圆的周长。让学生观察:圆的直径越短,它的周长就越短;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接着我用每个圆的直径分别去度量它的周长,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这时再让学生任选一圆,相互讨论,使问题得到解决。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有许多优势,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给学生一个享受快乐学习的机会,只有把多媒体辅助教学纳入整体优化素质教育中,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殊功能和艺术魅力,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素质、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66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