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的再认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小梅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现代化国家的数学教育观也有了新的认识,即数学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李岚清同志指出: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对社会最有用的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与更新,要求广大教师要更新观念,及时赶上改革的步伐。毫无疑问,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21世纪,着眼于21世纪人才的需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从而适应未来的需求。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今新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每一个教师都已经明白了这个理念。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能真正得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得如何?下面就函数奇偶性教学谈谈我对在教学中的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与看法。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键要在“导”字上下功夫。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层次,要针对班级中学生的总体水平和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俗话说“种花要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对一些浅显的问题,可让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答对了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答错了不能随意批评斥责,应予以鼓励引导。对一些层次较深、难度较大的题目,可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考虑问题的思路上加以诱导,启发学生思维,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作扼要的分析归纳,给出正确完整的答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法让每一位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要循循善诱,启发他们积极思考问题。另外,对一些学术上有争论的问题,也要适当介绍给学生,倡导他们去研究;对一些重要的定义和定理,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他们得出与教材中不同的证明过程。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能力。
教师的行为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也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原动力。热爱学生就是把自己的爱全部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如:课堂上,让一些数学成绩并不是很好的学生回答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的判断问题,教师从旁引导,保证他们回答的正确率,并给予肯定,答错了也不随意批评斥责。同时注意他们上课时的状况,对个别上课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应及时地善意地进行提醒,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亲近感和信赖感,进而创造课堂情感氛围中不可缺少的“和谐”环境。
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在备课中更明显地体现出来。教学是十分复杂的艺术工作,一节课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要反复认真地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在备课时,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还要准备如何导入课文。
以“函数的奇偶性”教学为例。本节课我们采用了联想设问导入法。函数的奇偶性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所以教师引进新概念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发现规律、作出归纳的过程。因此,教学时不能生硬地提出问题,应力求顺其自然、水到渠成。于是我们利用前面学过的“函数的对称性”来引入新课。首先,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复习函数的单调性和对称性,让学生在脑海中联想其与这节课的关系,然后,师生共同画出二次函数,y=x2,x∈[-1,1];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像,并说出图像具有哪些我们学过的性质呢?”学生经过思考会想到函数的单调性和对称性。教师在对对称性中y与x的关系进行引导,学生得出在定义域内任意两个互为相反数的x都等于一个y。学生经过分析就可以得出偶函数的定义。教师同样让学生观察y=x图像的性质并让学生结合偶函数定义,归纳得出奇函数的定义。于是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本节课的标题,写出了函数奇偶定义,这样学生就不会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也尽力为学生创设了情境,并诱导了学生主动学习。如此便既启发了学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新旧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样导入课程,收效良好,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
教师进行严密的备课之后,进入课堂向学生讲解课程内容,传授各种知识,但不能只是把自己备课的材料以自己为主体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应运用启发、引领、指导的方式进行拓展式、启发式的教学。函数的奇偶性,看起来比较简单,学生学习时却会觉得乏味。因此,在组织教学时必须考虑到如何使学生理解这些浅显、平淡的知识还有一些值得思索与注意的地方,也就是说,力求做到“浅显中有新意,平淡中有隽味”。如应用下例,它能使学生函数的奇偶性掌握到较高的层次:教师首先提问:f(x)=0是什么样的函数,学生根据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浅显地判断它是偶函数,教师再引导他们思考:它仅仅满足偶函数的定义吗?学生判断出它同时又满足奇函数的定义,所以得出它又是奇函数。教师再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确定具有这样性质的函数有多少个?”在此时可引导学生从定义域入手,来确定具有这样的性质的函数有无数个。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能从实践中掌握知识。这里教师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有效促进了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与深化。
二、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地位具有两个方面。第一,他们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认识活动的,处于受教育者的地位,是教育的客体,不能决定教学过程的进程和方向。第二,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经验的获得,还是智力、能力的发展,教师都既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在“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受教师的引导一步步地探索研究了函数的特征,总结出了奇偶函数的特征,归纳出了各自的定义,在轻松的气氛与探索的实践中加深了对该节内容的印象。
总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靠教师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要靠教师来设法启发和发散。在组织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五官并用,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93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