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丽瑰

  摘要: 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中既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是每一个高职院校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仅就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现状、存在问题、改进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实践教学 教学管理 改进措施
  
  实践能力在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一些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的理解有所偏差,只注重实践硬件环境的投入与改善,而忽视了人的因素和管理的重要性。本文结合实践教学与管理的经验谈谈实践教学管理的几点体会。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对实践教学认识不足,导致实践教学效能不高。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职业分工的细化,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就制定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但发展到了21世纪,实践教学环节在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中还处于一个薄弱环节;在办学定位中,对实践教学作为高职办学特色的设计理解不深,认识不到位,以致在实践教学管理工作中,体制不顺、职责不清,缺乏应有的管理力度,导致实验室建设缺乏整合,先进性不够,特色性不强,管理指挥不畅,开放性不够,实验资源共享性较差,设备利用率不高,不利于高职人才质量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2.实践教师队伍素质跟不上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1)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先天不足。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沿袭苏联的教育模式,各类学校只重理论教师的选拔与培养,消极对待实践教学,使得实验技术人员队伍薄弱,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一是专职实验人员偏少,二是学历低、年龄结构老化,有的实验室后继无人,三是实践教师待遇偏低、地位不高、工作量大、工作环境差。
  (2)实践教师的继续教育有待规范和强化。科技的发展和职业的多变性,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但继续教育状况却令人遗憾,实践教师的培训往往只停留在计划或口头上,实验技术人员缺少进修、培训的机会,没有规范化地为实验人员提供学习和深造的平台,使专业实验教师缺乏向上发展的空间,工作的积极性难以调动。
  (3)受用人机制的制约局限了人才的正常流动。大凡高职院校,对引进人才或聘用教师(包括实习指导老师)最低的学历要求是本科,限制了企业高水平人才向学校正常的流动,阻塞了兼职或聘用的渠道。当今高学历的毕业生不愿加入实践教师队伍或只求个暂时去处,教师队伍结构不适应高职院校发展职业教育人才能力培养的需要。
  3.实践指导教师与理论课教师缺乏沟通和衔接。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造成一方面实验指导教师不了解理论教师的教学进度,不熟悉实验内容。另一方面学生(理论和实验)综合成绩的评定单一由理论教师给出,难以体现实习指导教师的劳动价值,实验指导教师的辅导、管理得不到学生应有的重视与配合,实习指导教师处于尴尬处境。据我调查的数据显示,50%以上的实验教师不了解理论教师的教学进度,实验内容了解甚少,仅占25%的教师能主动沟通、交流技术问题;25%的实验教师仅完成开门、关门和设备维护工作。这样很难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4.质量监控和质量考评机制有待深化和改革。
  一直以来,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学校常常采取学生评教制度、督导员巡察监控制度等方法评判实践教学具体执行情况,这些监控和考评制度,确实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它能促进教师的认真程度及进取精神。但也存在着诸多症结,比如学生评教,在我所从事的高职学校,有的教师降低标准要求来迎合学生,有的学生视学生评教为尚方宝剑对教师有恃无恐;还有的学生把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评价笼统地理解为对教师的评价,将教师的性别、外貌、年龄等非教学特征混合起来,并带有个人主观性成份,无法科学、客观、全面有效也发挥监控、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且衡量标准有待改进和深化。
  
  二、实践教学管理的改进举措
  
  1.进一步加强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完善校系实验(实训)室管理机制。
  要在教育大市场的竞争中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就不能忽视实践在教学环节中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各级实践教学管理组织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实现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1)组织:学院的实践教学工作在院长的统一领导下由分管院长负责,学院教务处宏观统筹,由实践(实训)管理中心、各系部负责日常的组织管理工作。
  (2)职责:教务处审核全校的实践教学实施计划并下达实践教学任务,负责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并负责实施全院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检查、管理和调控。为全院实践教学提供服务,实践(实训)管理中心负责校内、实验室、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并制订各实验室、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管理细则。
  (3)各系作为学院的二级管理机构,负责本系各专业具体的实践教学计划申报,各系实训(验)室主任要根据学院审定的教学计划及要求,认真做好实践计划落实、组织与实施工作,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实训(验)教学任务。
  2.加强高职院校“双师”结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把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上升到允许教师在专业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存在差异,让它有一个不断递进、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而形成自己的专业发展优势和个性风格。再由单个的专项的人才聚集而成群体理想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达到教师队伍的人员素质、结构和比例的合理要求。
  (1)组成实践教学团队,彼此分工合作,共同策划某一领域或主题教学实践活动。
  可以是单科也可以是跨学科实践教学活动,团队成员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互相交流,互补不足,取长补短,发挥每一位老师的所长,优化解决学生实验(实训)问题,将片段、零星的知识、技能加以整合,形成有系统、有组织的完整的实践教学内容,使每一次的实践(训)教学活动达到最大的效果。
  在教学团队的设置上,可以是一定时期内的固定组织,也可以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灵活地设置。教学团队的成员不只是限于职业院校在编的实习指导教师、专业教师,还可以聘请其它学校培养的具备相应行业任职资格和能力的专业教师,或是面向行业企业聘请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这样,不但能够保证实训教师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还将对在校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现阶段,这两种教师都应当是“双师结构”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
  (2)对内鼓励专业教师进入实验实训室,加快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证工作。一方面从优秀的专业教师队伍中挑选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中青年教师深入生产实践一线锻炼,提高职业技能。另一方面,对具有熟练操作技能又有较好的理论基础的实习指导教师进行理论教学的培训,使其承担一定量的理论、科研任务。彻底改变实践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较弱的现象,逐步形成专业教师与实践教师应有的融合。
  3.加强实践教学全过程的管理,建立理论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学生之间沟通渠道。
  (1)加强和完善对实践教学计划和计划执行的规范管理。发动各专业的教师广泛调查专业设置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草拟本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大纲。经学院教务处组织有关部门审定,分管院长审核签发后下发执行。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在规范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下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理论教师应将本学期授课计划和实训(实验)内容复印一份(也可以是电子文档)交与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按要求进行预习与指导,最迟相应的内容要提前一周告之实习指导教师。学生的成绩应按一定的比例分别由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测评给出,确实需要进行个别调整的内容,要严格履行报批手续。
  (2)针对实践教学具有多环节、多层次、多阶段和分散性的特点,建立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沟通的机构,加强对课堂实验、实习、专业实训,以及顶岗实训等环节的检查与指导,及时解决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并做好记录、分析和整理工作;组织并定期召开与实践教学有关的校长办公会、部门协商会、教师交流会、学生座谈会,多渠道收集、反馈信息,形成以服务学生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积极主动的自我约束机制。
  4.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
  (1)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可以建立学生实习效果和实验教师教学效果双评价体系,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尽可能全面地包含教学实践质量的各个构成因素,不仅让学生给教师测评打分,还应强化对学生的成绩考核,成立专业考核小组,采取面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2)完善实践教学测评考核标准,设计考核标准时要注意普遍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对其业务能力和工作态度进行全面考核,实施奖惩,对不能胜任的实习教师要及时调整,严格考核制度,促进实践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结语
  
  总之,通过对实践教学管理现状的分析和今后改革实践的思考,我的观点是:在遵守实践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应从通过发挥教职工的内在积极性入手,贯彻现代高职教育精神,体现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实践教学指导思想,使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学校管理的自觉行为;推进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方法更加科学化,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促进我国高职教育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一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1.9.1.
  [2]黄雪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4,(02).
  [3]李吉珊.高职实践教学的思考[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01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