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小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峰

  摘要: 本文分析了体育兴趣对学生的意义,以及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各种原因,得出了相关结论,以加深教师对学生的体育兴趣的认识,并积极地促进体育教学的提高。
  关键词: 体育兴趣 意义 原因 解决方法 结论与建议
  
  1.体育兴趣对青少年的意义
  (1)体育兴趣是体育行为的基础,学生一旦产生了强烈的体育兴趣,他就会为体育活动而乐此不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体育兴趣,就不需要体育教师去督促他们练习,体育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
  (2)体育兴趣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有力保证,孩子缺少体育锻炼会造成许多心理问题。因为身心是统一的,许多心理问题是由身体问题引起的,生理基础出了问题,必然要在心理上有所反映。在目前的教育形式下,学生面临着社会、家庭、学校的种种压力,不少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一项针对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表明:儿童青少年行为检出率为12. 97 %,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此外,有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体育兴趣可以让学生面对紧张的学习,改善适应环境的能力,对生活充满热情,感受团队精神的相互关心与合作,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还可以使学生在丰富的体育活动中感受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和轻松、愉快的情绪,同时在体力上也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改善神经系统的调控能力,帮助消除学习所带来的体力和心理疲劳,唤起青少年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获得以人为本的心理归因。
  2.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1)体育教学方法呆板、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无味;教学设备差,人多场地小;学生自身能力差,对体育没有足够的认识;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差。上述表明: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是少数,他们不愿上体育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教学形式、内容、方法呆板枯燥,体育设施差、场地小,学生自身素质差等。作为体育教师,提高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教学改革,改善教学环境和条件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2)体育活动课要有选择性地开展,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家教委颁布了(96)1号文件,提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逐步推广落实体育两类课程整体教学改革,根据这一文件精神,我校在高年级实行了体育两类课程整体改革,主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比例做了较大调整,有三分之一的课程改为“体育活动课”。在体育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加大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课程安排,突出“体育活动课”以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锻炼热情。在身体素质、跳绳、球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这样,既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术、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又改变了教师强制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活动课进行了大量的运动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了一些体育竞赛知识和规则,并体会到体育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习惯,让“教”与“学”结合了起来,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结论与建议
  大部分的小学生是喜欢上体育课和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对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要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完善教学艺术,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1)改变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求知欲是学生在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体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经常结合所授教材内容,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2)改变体育教学中教师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应实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在选择和运用教材教学时,力求新颖和多样化,并把多样化和实效性紧密地结合起来。例如:篮球的行进间运球的教学时,不应该每次课都围绕在单调的直线运球上,而应该在学生掌握直线运球的基础上,不断地改变练习方法,逐渐地将直线运球改变为曲线运球,以至变向运球。这样,学生在时时更新练习方法要求的情况下,会不觉疲劳地完成教学任务,激发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教法的多样性和学法的实效性。
  (3)呼唤全社会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目前,体育教师社会地位低下,大部分学校虽有运动场馆,但设备简陋,体育经费严重不足,加之有些学校领导体育意识淡薄,这大大损害了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要具备高水准的体育师资队伍,就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理解。
  (4)体育教育的大厦不能建立在“沙滩”上,体育教师不仅要有跨世纪的体魄,更应具备高水平的体育素质,而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一个事关体育教育全局的课题。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曾说过:“教师的提高,主要不是靠听课进修,是靠做研究工作。”体育教师必须在科研活动中钻研与掌握本学科的前沿成果,不断探索更有成效进而是更具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师不应该成为“教书匠”,而是学者型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强科研意识是当务之急。体育教师要努力加强敬业精神的培养,不能认为体育课容易教,只要带领学生跑跑跳跳就成。体育教育也是一门科学,在当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更应加强对它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孙耀鹏.体育兴趣的培养与体育教学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4.7.
  [2]季浏,胡增军.体育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05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