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兴趣:地理教学的良师益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毛新华

  理想的地理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对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那么怎样才能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使学生爱学的目的呢?
  
  一、认真上好第一节课,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束火花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讲每一章节的第一节课时,首先要抓住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讲好第一节课,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束火花。教师可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趣味性强、易引起学生思考与联想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比如在讲新教材必修一的第一节课时,我让学生做最简单的扮演,一个学生扮太阳,一个学生扮地球,并让地球环绕太阳不停地旋转,让学生来分析其中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让同学讨论并展开辩论。这样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同时这些现象就发生在学生身边,是学生有兴趣并渴望知道的东西,因而使学生觉得学习地理能增长见识,真实有用,进而增强学生学好地理的信心。
  
  二、适当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每一节课的开始要特别注意新课的引入。可采用歌谣法、地理游戏等趣味较强的教学方法导人新课,从第一分钟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愿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在讲世界气候的季风气候之前,我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问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曹营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呢?悬念一出,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好奇心一来,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后面的内容就好讲得多了。
  
  三、灵活运用各种趣味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语言是传授地理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地理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水平的高低。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表达准确、精练通俗的语言固然重要。但如果再适当运用一些趣味语言,就可以使地理课堂教学妙趣横生,满堂生辉。因此地理教师必须提高教学语言应用能力,尽可能多地使用风趣、生动、幽默的语言,还可以采用特殊的地理语言,如地理谜语、谚语、成语、别称、诗歌、歌曲等。比如: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智慧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易生趣,在教学中运用谚语,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如讲“大陆性气候”时我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锋面雨”时我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云过山坡湿,雨过山头明”来描写锋面雨,这样比枯燥地讲授教材效果要好得多。
  
  四、穿插趣味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根据讲授内容恰当穿插一些趣味故事,既能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又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如讲“日界线”时,可先讲一对孪生姐妹出生的故事。问为什么妹妹反比姐姐大一岁?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思想特别集中,对跨越“日界线”的日期变更情况容易理解,掌握得牢。明白了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热情格外高涨。课上得很顺利。
  
  五、设计好提问,启动学生思维
  
  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是句至理名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出现“填鸭式”的现象,否则学生昏昏欲睡,根本打不起精神,更别提兴趣了。地理教师在上课时要善于研究并设计出能激发学生思维和想象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设计好提问,由浅入深,逐层递进,启发学生思考。例如一次上课的时候有学生问到,为什么锋面会结合在气旋上而不是反气旋上。我假设了一个情景,反气旋近地面气流是向外辐散的,如果换成是一群人,从中间向外走,他们永远不会碰面,所以气流也一样,冷暖气流向外的话也不可能会碰见而产生两侧气流性质不同的所谓锋面了。反之,气旋由于是从外向里耦合,所以最终是可以碰面的,所以就会产生锋面了。学生恍然大悟,加深了理解。
  
  六、利用现代教学工具,激发学生兴趣
  
  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因为特有的处理信息的强大功能,尤其是一些复杂过程的演示,是其它工具所无法代替的。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工具,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Powerpoint、Authorware、Photoshop等软件,制作一些课件,将一些枯燥无味的地理信息转化为声音、音乐、动态图像、动画展示给学生,使他们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产生一种愉悦感,从而对地理课堂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
  
  七、开展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配合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观察、分析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兴趣持久,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才能使他们深深爱上地理,认真钻研地理知识。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报、阅读杂志;不定期编辑地理手抄报、墙报:举办一些专题讲座,如请一些专家谈“热点”问题组织兴趣小组;经常组织地理知识竞赛、地理游艺宫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大型社会调查或乡土考察,并及时写出相关小论文。
  综上所述,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能动、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到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教师应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达到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地理教学的目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13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