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学”――探究式学习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旨在通过实验来探求“做中学”――探究式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献综述,分别列举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任务型教学、“做中学”――探究式学习交际教学法的不同特点; 在第二部分中,通过实验来测试“做中学”――探究式学习这一教学理论在高职听力课堂的可行性,旨在研究这一教学方法是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第三部分中,得出结论,“做中学”――探究式学习在高职听力课堂中,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起到了推动作用,在高职英语课堂中是可行的。
关键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任务型教学 “做中学”――探究式学习
一、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外语教学的新理论、新思想也层出不穷。从最初倡导的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听说法(Audio Lingual Method),到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功能大纲法(Structural Functional Syllabus),我们越来越倾向于任务型教学,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语言知识,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全面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主动地获得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皮亚杰和早期布鲁纳的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但相对而言,他们的认知学习观主要在于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换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从70年代末,以布鲁纳为首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将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思想介绍到美国以后,对建构思想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维果斯基在心理发展上强调社会文化历史的作用,特别是强调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突出作用。他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也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来实现。另一方面,内在的智力动作也外化为实际动作,使主观见之于客观。内化和外化的桥梁便是人的活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者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因而,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会带来一场教学或学习的革命。
(二)任务型教学
Nunan认为,“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法,具有结构性,它由教学目标(goals)、信息输入(input)、活动方式(activity)、师生角色(teacher/student role)、教学环境(setting)等要素组成。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之间的差异在于前者注意信息沟通,活动具有真实性而且活动量大。英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进而产生语言习得。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基于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课堂中师生和生生的互动和交际有助于学生运用语言,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语言的习得,并最终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也就是说,任务应重视学生如何沟通信息,而不强调学生使用何种形式;任务具有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际”;学生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对任务进行评估的标准是任务是否成功完成。
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以实用主义的认识作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了“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语言学家Herbort H.Clark(1996)说:“Language is for doing things.”学习语言既不是背诵单独的单词,也不是熟记脱离语境的句子,更不是记忆枯燥乏味的语法规则,而应当教会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把要求做的事情做好。词汇和语法都是为“做事情”并“完成任务”服务的,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语言运用的活动中把词汇、语法和功能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
任务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任务的目标(Goals)。指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项任务而希望达到的目的。任务的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解决某项交际问题,也可以是训练某一项基本技能等。
2.构成任务内容的输入材料(Input)。输入材料必须具有知识性,应以现实生活中的交际为目的,是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语言,从而学习语言而不是局限与教材。
3.基于这些材料而设计的各项活动(Activities)。任务的设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并由数个微任务(mint-task)构成一串“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遵循先输入后输出原则,使教学阶梯式层层推进。
(三)“做中学”――探究式学习
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也指学习过程。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
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一词的用法可以看出,“探究”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笔者认为,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号召他们在“做中学”,通过探究,主动地获得知识。
二、“做中学”――探究式学习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监督协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就像是极具天分的演员,在形形色色的舞台上展示自我。课堂恰似这样一个平台,如何调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性,是近年来国内外教育学者研究和讨论的课题。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英语教育工作者,本文的作者认为,要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就要倡导任务型教学,给学生一个话题,让大家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
本文的作者接触到的学生都经历了高考,在考试的压力下,在高中的传统课堂中,学生们已经形成了课堂教师“唱主角”、“我讲你听”、“我说你记”、“题海战术”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讲授的重点大都围绕语法、单词、句型,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体现,语言的四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也被割裂开来,形成通常我们提到的“哑巴英语”。本文的作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以学生“能做某事”为目标要求,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形成自觉行为的学习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做中学”,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习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能单纯凭借学习的结果来衡量教学效果。本文的作者从事听力教学,在平时的教学环节中,就试图把听力课堂转变成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增长知识的平台,也是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舞台。作者安排了许多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英语辩论、小组讨论、英语会话等,给学生一个话题,如食品、足球、兴趣爱好、家庭成员、家乡风光、异域风情、民族文化、节日习俗等。在这些课堂活动中,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每个学生都处于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互相讨论,互相切磋,畅所欲言,言之有物。这样便促使学生启用更多的思维方法,拓展更大的思维空间,获得更多的思维结果,培养更强的思维能力。
为了探求“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和效果,本文的作者实施了一个试验。作者选取了同一年级的两个班级,两个班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较一致。在班级A,作者采用“做中学”的交际教学法,在班级B,作者采用一般性的传统教学法。选取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了解澳洲国家――新西兰。在班级A,作者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为大家模拟一个情景,布置一项任务,想象自己是不同的旅行社,要在新年推出“澳洲风情游”,每一个旅行社都要尽其所能地吸引游客,比如从风土人情、人文环境等各个方面介绍这一国家,还要为游客制定行程安排,拟定价格等。作者把全班分成两大类,5个旅行社和1个游客团,游客们要根据不同旅行社提供的信息、服务来衡量,做出选择。在班级B,作者采用一般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们提供一些新西兰的图片、短片,练习口语,描述这一国家,完成课本上的听写任务。在实验过程中,作者发现,在班级A,大家分工协作,查阅大量有关新西兰的资料,尤其是有声资料的积累,学生听取大量关于新西兰的访谈,做好笔记,共同讨论,制定旅行计划。在这个“做中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互相交流,互相尊重,既充满了温情友爱,又体现了互动竞赛。在小组活动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大家合作学习,气氛轻松愉快。此外,在这一寓教于乐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同步训练提高,由于大家对于新西兰已经做了大量研究,所以教学效果良好,在完成书本上听力的练习题目时,正确率较高。而在班级B,作者发现,大家积极性不高,很难保证90分钟的课堂吸收率,教学互动很难展开,学生惰性大,口语训练效果欠佳,完成听力题目依赖性较强,还停留于“教师对答案,我来记录”的学习状态。比较两个班级,作者发现,在班级A,学生们了解了新西兰这一国家,这更多是课堂之外的东西,是由他们自己发现出来的,学生很有成就感,课堂气氛很是活跃。班级B,学生可能只是局限于做对书上的练习题,课本之外的东西很难得到扩展,延伸。当今社会,我们更加倡导素质教育,“以人文本”,作为新世纪英语教师,我们更应该承担多多开阔学生视野,让他们走出去,认识世界的教学任务。英语是一种工具,我们在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同时,更应该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背景知识、人文风情,这也是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作者得出结论:“做中学”的交际教学法有利于活跃课堂,拉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距离,培养了学生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英语课堂是可行的。
三、结论
作者认为在当今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潜心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设计适宜的教学环节,安排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语言任务来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只有采取了有效的教学行为,才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真正体现“做中学”的任务型交际教学法,真正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赵光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高等教育法规[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2]庞尚富.科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中国西部科技,2006.
[3]孙立春.素质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23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