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后进生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蒋安宁
摘要: 体育后进生是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各类学校共同存在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内外因方面研究这一特殊群体产生的原因,并从中探寻帮助他们摆脱后进的方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以期为体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体育后进生 成因 对策
素质教育要求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的素质全面提高,因此,体育教师理所当然要承担起提高教学生体育素质的责任。但正如学习其他学科一样,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能力上的差异,体育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也就是所谓的“体育后进生”。据调查,体育后进生的数量近年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因此研究他们产生的原因,并从中探索帮助他们摆脱后进,使之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对策和途径,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中的研究跨度为四年,对象样本为2003―2007级南京邮电学院吴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四年中,笔者担任南京邮电大学吴江职业技术学院三个系别20个班级的教学工作,以不及格作为体育后进生的标准,四年中,共有不及格学生300人次,占总教学人数的7.8%,主要集中在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100米跑、引体向上等项目。
1.2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采取文献调查、访谈法。笔者对体育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建立了相关档案数据库。对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个体进行跟踪调查,并进行相关辅导。
2.体育后进生形成原因分析
2.1家庭因素。
家庭对学生体育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多数家长对体育有正确的认识,认为它是学生素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支持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在家中也有相当丰富的体育话题。学生受到正面影响,形成对体育的正确观念和积极态度。但是也有不少家长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再加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热切心态,他们将体育活动与文化学习对立起来,把子女牢牢束缚在文化学习上,学生做游戏或参加体育活动时常常遭到反对,认为会影响到学习。还有的家长则是主观夸大了体育活动的危险性,出于对子女的疼爱,阻止学生正常的体力消耗,怕他们损伤身体,一味重视子女的饮食穿衣,忽视必要的体育锻炼,生长在这样家庭的学生对体育不免产生消极态度,躲避体育活动,这便是家庭酿造的学生对体育的“惰”性。有了这种“惰”性的支配,体育后进生便产生了。
2.2学生自身因素。
2.2.1体育后进生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他们一般对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缺乏了解,认识不够,不重视体育教学,重文轻体,经常缺课,纪律性差,练习的积极性不高。同时他们对体育兴趣淡薄,造成他们一种强迫性的学习动机,只是为了上体育课而进行体育活动,为了达标测验而增加一些课外锻炼。这种很被动的学习动机阻碍了他们积极性的发挥,根本就不会有什么体育学习的热情。
2.2.2身体形态发育不协调。身体素质差是体育后进生面临的很大障碍。测试后进生身高和体重并用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1000)做综合比较,有豆芽型:身体高但体重轻,克托莱指数小;肥胖型:身高一般或较低,体重大,克托莱指数大;矮小型:身高体重与同龄人相比均较低,克托莱指数一般。测后进生速度、力量、耐力三项身体素质,三项均不合格者占65.71%,两项不及格者占100%,又以耐力素质最差,95.63%的后进生该项不及格。正常的体育活动无疑要建立在健全的体质之上,因此体质虚弱,发育不良必然会影响锻炼过程中的质量和效果,使学习技术动作及达标锻炼达不到要求。
2.2.3学生心理上的问题,一般表现为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这些所谓的“体育后进生”,他们的运动能力不能得到显著的提高,体育活动中总是不断地失败,以致慢慢地成为“技能低下的学生”。有些体育后进生主观认为某些项目练习太复杂,或者是碰到一些不太和谐的人际关系,或者是耳闻目睹了一些重大的伤害事故,或是临近考试时认为自己无法及格的莫名紧张等因素,从而使自己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导致成为集体的累赘,遭到旁人的嫌弃。这样这些所谓的“体育后进生”常会出现悲观、自暴自弃、胆怯、害怕、忧虑、恐惧、灰心、焦急、紧张不安情绪。越是如此,在下次的体育活动中他们就越是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于是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长此以往那就不难导致“努力逆转”,注意力扩散,也就造成动作僵硬、失调等潜意识不良因素,继而直接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也就必然在下一次的体育课时引起他们的情绪极易低落,这样又进入了下一个恶性循环的周而复始环节链条里。
2.2.4学生的性格也不容忽视。体育后进生大多是一些性格内向的人,他们胆小、怕羞,在全班集中练习时,怕抛头露面,缺少自信心,运动时缩手缩脚,放不开。他们往往更多地关心自己的形象,自己完成的动作在别人眼里的感觉。正是这种顾忌使他们不敢在公开场合发言或练习,害怕与同学、教师交谈,易压抑、孤独,以使动作难正常发挥,犯了错误,遇到困难,自闭的个性经常使其意志脆弱,没有韧性,导致他们认为自己是弱者,表现出退缩、畏难情绪。因此他们疏远或者根本就不参加需要一定的勇气、毅力及冒险和竞争精神的体育活动,逐渐也就成了体育后进生。
2.3体育课的环境因素。
体育课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体育课的内容、器材设施的安全性、班风、教学任务等。从内容上看,过难的不活泼的以掌握技能为主的项目,往往引起一些学生的畏难情绪,减少练习次数,甚至不练习。如跨栏课,对女生来讲就是产生惰性的因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中,68.4%的体育后进生回答对体育课不感兴趣,而又有64.1%的人认为不感兴趣的原因在于教材难度太大,跟不上。这一结果表明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是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如果一个班级风气欠佳,对技能掌握不好的学生进行嘲笑、讽刺、挖苦,则更伤其自尊心,导致惰性的增加乃至对体育课堂的厌恶;又或者一个班级,学生都不重视体育,认为上体育课只是玩玩而已,上课不认真,调皮捣蛋,不遵守课堂纪律,那么一个健康有序的体育锻炼的氛围便被打破了,一种懒散的精神状态只会造就更多的体育后进生。最后从安全性来看,如果器材的设施本身就存在不安全的隐患,学生感到害怕,你无论如何也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更不用说那些性格内向、技能较差、缺乏自信的学生了。
2.4教师因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也是形成某些体育后进生缺乏锻炼兴趣的原因之一。一般教师都习惯于把注意力集中在掌握技能快、悟性好的学生身上,把表扬和鼓励都给予了成绩好的学生,而往往忽视素质差的学生,甚至对某些学生进行粗鲁的指责与体罚,这些大大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丧失运动的热情和态度。另一方面也导致两极分化,最后使后进生对体育教师有了看法,对体育课没了兴趣,产生厌学情绪。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会影响学生对所授之课的反应。如果教师未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手段单一,由易到难的指导不足,学生还没有掌握技术,就过分强调比赛,过分重视比赛成绩,对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不利,他们总体会不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和掌握技能的喜悦,便在心理上产生恐惧的阴影,害怕达不到老师的要求而受到歧视,长此下去便会增强心理压力。另外教师个人的性格也必然会影响其课堂效果。如果教师幽默、随和,关心、理解学生,注意和学生的交流,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哪怕是技能低劣、“惰”性十足的学生,也会从体育课中得到乐趣,转变对体育活动的态度,打消厌恶情绪。相反则会使“惰”性情绪更大。
3.体育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笔者有针对性地对体育后进生进行辅导,探索如何提高体育后进生的成绩,让他们扭转体育素质差的局面。以下措施有助于体育后进生自身体育成绩的提高:
3.1注意思想教育,提高动机水平。
对于心理素质差,以为自己能力不够,缺乏自信的学生,既要对其进行体育教育,又要对其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明确提高身体素质和增强体质的意义,懂得体育课的学习可以充分地放松因其他学科的学习所带来的紧张情绪;只有好的身体,才能适应今后快节奏的生活环境,帮他们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产生参与体育的需要和动机,从而为进一步提高其体育能力创造基础。这要求体育教师除了应重视和加强课堂教育外,更重要的是加强课外的个别教育,加强与体育后进生的个别沟通,更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对症下药,提高帮助效果。
3.2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就体育而言,是通过身体亲身体验,引导人们去探求知识、理解事物的一种力量,它属于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积极的内驱力。教师应转变学生观念,打破过去以竞技项目为主的教材,教授体现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适合学生素质的运动项目,使体育课向兴趣、轻松、自由、娱乐为一体的方向发展,使学生在锻炼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运动乐趣。另外教师还要经常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变化规律,善于发现、启发、引导和保护学生的兴趣,使短暂的兴趣向稳定的兴趣发展。
3.3消除体育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对于后进生,教师首先要注意情感投资,与学生多交流,尽力给学生提供帮助。以肯定、表扬、鼓励为主,而不能嘲笑、讽刺他们。对他们的指导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要从情感上亲近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增强师生亲和力,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可爱、可敬、可信,从而逐渐树立起对这门课的信心。其次,降低教学目标和要求,把最终目标划分成几个阶段性的目标,使学生不断尝到每上一个台阶带来的成绩喜悦。这样可以使他们克服自卑感,提高成就感,淡化挫折带来的心理压力,通过努力达到教师的要求,尝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另外要善于发现和培养体育后进生的优势项目,后进生并非样样都差,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差,但柔韧性较好;有的学生耐力差,但爆发性好,因此教师应细心观察,了解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恰到好处地在公开场合让他们表现自己的优势项目,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更认真地学习。
3.4加强教育改革,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模式,打破过去陈旧枯燥的组织教法,用新颖、活泼多变、启发引导、精讲多练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激光影碟、多媒体等充实课堂,使后进生在身心得到满足的同时,知识得以深化,技术得以提高,同时应改革考核方法,对不同体质、不同起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教师应以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把后进生看成一个动态发展的人,打破为考试而教学的应试教学模式,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气氛和环境。这些都要求一个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他们不仅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而且具有改革创新意识,敢于打破传统,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重视符合知识,使自己适应变化发展的教育需要。
综上所述,体育后进生的形成受到了多种内、外因的影响,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体育后进生不仅不能放弃,相反还要作为教学辅导重点,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学校和教师引起重视,从心态调整入手,有计划地指导其锻炼,一定能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水平,使其运动技术得以发展。笔者深信,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更多的体育工作者会关心和研究这一问题,许多导致体育后进生形成的不利因素将被克服,体育后进生的转化也将会有愈来愈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小平.从调整心态入手,调动体育后进生锻炼积极性[M].南京: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
[2]刘龙柱.培养学校学生对体育兴趣的方法研究[J].体育学刊,2000.6.
[3]王家林,陈佩华,胡爱民.大学体育后进生的心理致因调查及对策[M].南京: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6.
[4]易宝红.如何改变“差生”群体[M].安徽宣城师范.
[5]郭敏,刘卫.体育课中行为差生的现象分析[M].山东淄博学院体育系.
[6]王革,王赤兵,卓莉.大学体育差生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0.9.
[7]严德一,王鲁克,马国栋.中小学体育差生现状的调查[M].山东省济宁师专.
[8]赵海涛.体育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原因及克服方法[M].北京科技大学.
[9]唐建倦.高校体育课实施差异教学转化体育差生[J].四川体育科学,2003.3.
[10]林丁辰.采取良转化体育差生[J].福建体育科技,1999.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24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