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杜安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这四种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其中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也就成了热点话题。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情感熏陶泛化。
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们都注意到挖掘文本的思想内涵,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情感教育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使学生产生清楚的具象性知觉及表象,并从理性高度认识事物的本质,由此产生和发展情感,这就是情感教育。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源于知觉和表象,是阅读主体直接与文本交流的过程,是主体对文本体验和感悟的过程。追求真实的交流和深刻的体悟是情感教育的核心。而课堂上我们看到的却是学生没有具体的品读,得不到艺术形象的真实感受,教师情感熏陶泛化。
2.教师朗读意识淡化。
阅读应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过去的课堂教学惯用静态的理性分析,甚至是支离破碎的机械分解,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一些貌似真理的标签式的结论,或是一地鸡毛式的知识碎片,缺乏对文本生动的体验与感悟。实施新课标以后,教师开始注意朗读,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或是为朗读而朗读,或是朗读走过场,或是只注重朗读技巧的指导。朗读与阅读两张皮,朗读教学没有真正促进阅读教学的展开。
3.教师整体观念弱化。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就是将文章解体,分段分层,再逐段分析,一篇完整的文章就这样被讲得支离破碎。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对整篇课文的整体美毫无印象,内心静如止水、波澜不兴,学生记住的知识点在头脑中不过是断枝残叶,而不是生意盎然的鲜花,学生理解知识既然枯燥乏味,记忆这些知识自然也是事倍功半,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无从提高。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结论与过程的统一”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而结论产生在过程,情感的熏陶是让学生能认真体验感悟文本真切的感受,并适时地加以鼓励、表扬,这样不但会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会大大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这是我们搞好阅读教学的先决条件。
2.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朗读,从心理学上讲是一种识记能力,它对于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训练、词语的积累、语感的形成以及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树立以 “读”为本的思想。课堂上,教师没有必要把所有东西都加以分析。实践证明,让学生把握一篇文章,最要紧的是让学生去读,反复地读。我认为,教学中每篇文章要求学生至少读3-4遍。通过朗读,让学生直接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探求隐含在作品中的内涵。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扮演设计者、实施者,将静态的文本转化为动态,融入学生自己最真切的感受、独特的个人体验,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诠释,并进行一些创造性的解读,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精神。通过有表情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从语言的气势、节奏、顿挫中,引领学生辨别语言的感情色彩,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进而领悟作品的思想,使感知更加深刻。通过有比较地读,使学生对文本内涵的解读在语句的增删、变换中豁然开朗,同时在比较中体味增删、变换的妙处,认识语言的精当与粗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加强对学生的整体观念教育。
整体感知是指读完一篇文章产生的心理感触,是对文本的整体领悟,是阅读者主要通过直觉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文本要点进行大体的领会、把握。它是读者着眼于全局,通过自己主观的认识,综合运用资本――已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和语感,对阅读材料进行宏观的理解。作为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指导学生拿到文本后,应该粗知文章基本内容和主旨,了解文章大致思路,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同时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时要遵循一定的顺序,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如从先到后、由浅入深的阅读顺序,从文中采摘关键词句(过渡句、总起句、总结句、议论句、抒情句等),进行信息的提炼筛选、合并归纳等方法。
整体意识是思维认知结构健康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阅读教学侧重于整体把握,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纷繁的材料中分清主次,在众多的现象中看出本质,在复杂的事件中把握主旨。当然我们重视文本的整体性,加强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并不是要忽视文本的局部,对于好的章节、段落我们还是应该加以分析感悟的。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力推行研究性学习,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通过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来得出结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26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