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面向全体 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永忠

  摘要: 在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更好地贯彻这一方针是我们每个教师应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全面发展进行了研究,以利于开展素质教育。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正确处理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是素质教育向我们教师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应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出发,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奋斗。
  
  一、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一大本质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为了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这一目标,我采取了以下两大教学措施。
  1.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
  首先,我们要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儿童都能学好小学数学。我们不能把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完全归结为智力上的原因,更不能将学困生和“弱智”简单地划等号。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起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是搞好面向全体学生的根本保证。其次,我们要做到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并以此为依据去有针对性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2.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客观上制约着我们的教学,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又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必须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通过因材施教去实现全体学生最大可能的发展。
  第一,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教学,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切实转化学困生。因材施教的关键是解决好学困生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学困生,转化学困生。
  第三,鼓励学优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我首先防止学优生产生自满情绪,通过对他们提出较高的学习要求,使其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其次经常给他们适当布置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二、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既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本质特征,又是它的一项核心任务。义务教育大纲中,将结合数学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在与“双基”和“能力”培养同等重要的地位。
  1.增强教书育人的意识。
  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教书育人的重要性,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数学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我国领土辽阔广大,东西跨距约5000千米,南北跨距约5500千米,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的长江是世界上第三大河,长6300千米。在讲“百分数的认识”时,引用这样的数据:“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上21%多的人口。”简单的两个百分数,自然地进行了国情教育、人口教育。还可以通过介绍祖冲之在1500年前计算出圆周率π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欧洲早1000年,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由于数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人的实践活动,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和运算方法与实践密切相关,数学概念的形成不单是由于客观世界本身存在着量的规定性,还取决于人们测量、计量、度量和操作的实践,因而在概念教学时,密切联系实际,我们应向学生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例如,教师可有意识地把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正比例与反比例、等与不等、分解与组成等种种联系形象地提示出来或让学生去发现,渗透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概念之间、公式之间、几何图形之间、量与量之间、比与除法和分数之间等相互关系,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通过“变中抓定”、“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等训练,渗透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合课堂教学,我们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不畏困难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计算仔细、思考认真、书写工整、检验一丝不苟、听讲聚精会神、答问井井有条,以及课前自觉预习、课中主动参与、课后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坚持学生主体性意识,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着眼于21世纪人才素质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培养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又有独立的人格和创造精神的开拓型人才。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归根到底,学习是学生内部的活动,谁也不能替代。因此,学生最主要的特性是主体性。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我先拿出用三根木条钉成的三角形框架,让学生用力拉,怎么也拉不动,学生便对三角形的特性有了最初步的感性认识。接着又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框架,说:“大家都知道平行四边形是容易变形的(随手在两对角拉动几下),现在我在它的两个对角钉上一根木条,谁再来拉拉看?”学生还是拉不动,我又问:“为什么又拉不动呢?”在变化对比的情景中,使学生又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四、切实改革评价制度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改革评价制度。评价对教与学的活动具有诊断、反馈、激励的功能,是牵动教育全面性、导向性的一根杠杆,考什么、怎么考制约着教师教什么、怎么教。
  1.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尤其要重视后者。
  由于小学数学具有很强的前后连贯性,利用形成性评价对学习过程进行测查,对学生更有激励作用,也便于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弥补随时可能出现的漏洞,消除隐患,保证整个学科整体的教学成果。
  2.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注重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
  通过自我评价,我们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推动教学的改进;学生可以增进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从而学得主动,学得成功。
  3.笔试、口试与实际操作测试适当结合。
  根据数学课的特点,除了常用笔试、口试方法外,有些内容如几何初步知识等我尝试采用实际操作方式考核,看一看每人测量、作图、制作等的实际能力,以全面了解被试者的实际水平,进一步改进教学。
  在培养跨世纪创造性人才的今天,学校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有责任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26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