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堂阅读课看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四种角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瑞嵘
摘要: 当前,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重点。而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首要环节就是要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即从主导学生学习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转变。本文拟从一堂阅读课的实例入手,探讨在多媒体辅助和自主学习成为趋势的情况下,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四种角色。
关键词: 大学英语 阅读课 教师角色
一、引言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即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知识的“输出者”,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知识的“输入者”。一堂课的成败,完全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以及备课的充分与否,学生无力左右“输出”的信息量,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与途径,完全成为教学的接受者和旁观者,无法真正提高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首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完成教师角色的转换,使之从完全掌控教学的主体,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桥梁。下面,本文将通过一堂大学英语阅读课的实例,来论证教师角色转换在实践中的体现以及对提升阅读课教学效果的意义。
二、阅读课堂教学实例
本次阅读课,笔者安排了《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第八单元Section ALegal and moral implications of Cloning。
1.课前任务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是让学生预习课文,扫除阅读的语言障碍。但(随着资讯的发达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仅仅布置这样的课前任务已没有太大的实践意义。现代外语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及探索发掘式的学习方法。因此,笔者在上课前,先布置学生们通过使用包括图书馆、网络等途经,收集有关克隆的各种材料,并加以归纳整理,对克隆的相关知识要有初步的掌握和理解,并能用英语对相关内容进行简单的表述。
2.课堂学习
2.1 在上课一开始,笔者就安排时间集中对学生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展示。在后来的统计中,我发现62位学生收集到有关克隆的英文解释42条、新闻报道37条、图片46张、其他背景材料26篇(段)。学生大都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了初步整理,许多学生还收集到克隆与人类自然生育的比较类文章,还有几位学生收集到将二者进行对照说明的英文图表,一目了然就可以看出它们的差异。通过这样的展示,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课堂学习的热情有了极大的提高。
2.2 在材料展示之后,按照惯例应该是老师介绍背景知识,展示相关图片。笔者认为,这一过程是不可缺少的,但如果把这个机会给予学生,对学生来说反而是一个锻炼的机会。笔者将全班分为5个大组,分别请每组推荐一位同学就本组收集的材料从一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介绍。许多学生由于有了事先的准备而对材料非常熟悉,甚至还采用多媒体辅助、图片展示等方式,从一个方面将克隆技术及其相关的知识做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介绍,而且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很高,有几个组甚至出现数位同学都想上台发言的情况。这样的活动,给学生很大的表现空间。这一过程中,笔者则主要为学生提供发言的平台,并未就学生所犯的任何语法错误进行纠正,以保持其发言的流畅性和完整性。
2.3 在背景介绍结束以后,笔者安排了一小段与克隆有关的电影片断的播放。该片断播放第一遍的同时,我在黑板上写出讨论问题Do you want to be cloned?Why or why not?然后播放第二遍,在第二遍播放完毕之后,将全部学生分成两部分,一边为正方,一边为反方,结合电影内容就该问题进行讨论,要求他们各写出3大理由,然后交换所写内容,同时给出3个驳斥的观点。最后,双方各由一位同学就己方的观点进行陈述,由笔者简要地评判。
2.4 课文学习,笔者采用了讲与练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学生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中可以查到的部分就不再重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枯燥而又意义不大的内容也跳过,主要是从文章中一些精彩的句子入手,分析其语言特点和写作思路。同时结合课文后面的翻译题目,进行相关的课堂练习。在教学中要强调大学英语的学习应该从正确使用语言到精确使用语言,做到句式合理,用词准确,表达清楚。从只是单纯地学习生单词和句子,上升到如何从阅读他人的文章掌握地道的遣词造句的技巧。让阅读这一“输入”的过程服务于表达(包括书面和口头的表达)这一“输出”过程的需要。
在本次阅读课结束之前,笔者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题目如下:
结果,有76.2%的学生对这堂课的总体评价是很好,有85.4%的学生认为老师应当合理引导学生学习。关于教师的角色,95.2%和98.7%的学生还是肯定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教学的评价者,但对于后两个选项,分别有76.5%、71.3%作了选择。通过上述课堂教学的实例和问卷调查所显示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于教师在新教学模式中应扮演的角色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位。笔者认为在自主学习和多媒体教学成为大学外语教学趋势的前提下,教师应当具备如下四种角色。
三、教师的四种角色
1.教师的“导演”角色
我们都知道,电影是在特定的场景中的故事,导演就是这样的场景的营造者。一部片子是否具有时代感和艺术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导演对场景营造的把握。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思想表达的载体,它同样需要特定的场景中。我们语言的学习,就是对现实生活交际需要的预演,越是生活化、角色化的教学模式,越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语言和把握语言。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英语教学的共识的前提下,教师的首要角色,就是应当成为一位“导演”,综合英语视听说等各种途径,采用声音、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营造一个生活化、场景化和立体化的学习平台,为学生英语学习提供一个学习、参与和展示的舞台。
2.教师的“中介”角色
“中介”是一种职业,它主要是提供交易的信息和机会,通过引导具有相同目的和不同需求的交易者进行交易,从而实现买卖双方的双赢。那么,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一改过去那种“计划经济模式”的教学“主体”地位,即教师对教与学一把抓,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完全处于被动输入的地位。在教师“中介”角色的定位下,教师应该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自己对教学的理解,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前的准备、课上的参与和课后的深入学习。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一个人滔滔不绝、面面俱到地讲授,而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一个讨论、发言、练习和协作的舞台,做到真正的自主式学习。
3.教师的“协作者”角色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认为,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和主体,学生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同时强调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让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与协商,主动去构建自己的认识与知识。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之下,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具有“协作者”角色,即教师协助学生完成对英语知识与能力的“构建”。其主要方面包括,首先,教师应当是学生的“信息源”。通过自身的知识积累和教学准备,为学生提供他们自己通过参考书和其他资料无法及时而全面找到的知识与信息,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学到的内容。其次,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鼓励者”。实践证明,学生的情感因素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师应当从情感上呵护学生,从意志上鼓舞学生,使其不再将语言的学习视为畏途,对掌握语言,应用语言充满信心。再次,教师也应当是学生的“互动者”。学习,尤其是语言学习需要互动,互动不仅仅局限与学生之间,也存在于师生之间,不仅存在于课堂之上,同时也存在于课堂之外。因此,教师应该在课上和课外都与学生开展良性的互动,通过思想的引导、方法的指引、错误的纠正和情感的交流,使学生能够独立地思考、自主地学习,最后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
4.教师的“裁判员”角色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既是教师教学水平和成绩的反馈,又是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状况的指标。同时,它为师生之间加强互动与交流,改进教学思路和学习方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传统教育认为,教师的评价功能主要体现在平时批改作业和考试后阅卷方面。但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下,教师的“裁判员”角色不再局限于上述两个方面,而是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比如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对其错误进行纠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课堂课后表现,通过课上的互动,课后的交谈,网上辅导、交流、发送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对其学习的过程进行监控、跟踪和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状况的波动起伏,加以正确地引导和帮助。同时,教师还应当正确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使其对于自己和他人的学习能力和状况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促进其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引入、自主学习模式的推广,这都为教学改革的推进提供了条件。但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与学,还必须要完成教师角色的转换,使之从完全主导教学的全过程,变为启发、引导和协作学生去独立完成学习的主要环节,让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实践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徐锦芬,徐丽.自主学习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4]孙景欣,屈妮妮,王宝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主导思想的改革与实践[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5]董明.大学英语课堂“生生互动”模式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5期.
[6]郑秀芬.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02期.
[7]齐登红,王保云.网络英语教学模式中的教师角色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4年04期.
[8]黄伟明.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剖析《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9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29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