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数学建模 培养创新思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姚 强

  我国普通高中新的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增强用数学的意识,能初步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学会把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探索、猜测、判断、证明、运算、检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些要求符合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中学数学教学是一种“目标教学”,即不仅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去考虑和处理生活及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造就一代具有探索新知识、新方法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新人。所以加强数学建模教学尤为重要。
  
  一、数学建模与数学建模意识
  
  所谓数学模型,是指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研究对象,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在做了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并通过数学语言表述出来的一个数学结构,数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都以各自相应的现实原型作为背景而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各种数学公式、方程式、定理、理论体系等等,都是一些具体的数学模型。如二次函数就是一个数学模型,很多数学问题甚至实际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二次函数来解决。而通过对问题数学化、模型构建、求解检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方法称之为数学模型方法。因此,数学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一个个数学模型和怎样构建模型的思想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
  数学模型方法的操作程序大致为: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是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首先通过观察分析、提炼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把数学模型纳入某知识系统去处理。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和观察、分析、综合、类比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把数学建模意识贯穿在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从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熟悉的数学模型,从而达到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数学建模意识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习惯。
  
  二、构建数学建模意识的基本途径
  
  1.为了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建模意识。
  这意味着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的变化,更意味着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师需要了解学科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动态,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一些新的数学建模理论,努力钻研如何把中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
  2.数学建模教学应与现行教材结合起来研究。
  教师应研究在各个章节中可引入哪些模型问题,如立体几何可引入正方体模型或长方体模型,把相关问题放入到这些模型中来解决;在解析几何中可引入两点间的距离模型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而储蓄问题、信用贷款问题则可结合在数列教学中引入。要经常渗透建模意识,这样通过教师的潜移默化,学生可以从各类大量的建模问题中逐步领悟到数学建模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去研究数学建模的兴趣,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建模的能力。
  3.注意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
  数学是学习其它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工具,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与其它学科的呼应,帮助学生加深对其它学科的理解,培养学生建模意识。如学了正弦型函数后,可引导学生用模型函数y=Asin(wx+Φ)写出物理中振动图像或交流图像的数学表达式。这样的模型意识不仅是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会对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以及用数学建模知识探讨各种边缘学科产生深远的影响。
  4.在教学中要结合专题讨论与建模研究。
  可以选择适当的建模专题,如“代数法建模”、“图解法建模”、“直(曲)线拟合法建模”,通过讨论、分析和研究,熟悉并理解数学建模的一些重要思想,掌握建模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主动选择实际问题进行建模练习,使其在尝试数学建模成功的“甜”与难于解决的“苦”之中拓宽视野、增长知识、积累经验。
  
  三、把构建数学建模意识与培养创新思维统一起来
  
  在诸多的思维活动中,创新思维是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开拓性、创造性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有三点基本要求:一是对周围的事物要有积极的态度;二是要敢于提出问题;三是善于联想,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构建建模意识实质上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大的实践性;既要求思维的数量,还要求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而且在建模活动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所给问题的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直觉思维、猜测、转换、构造等能力。这些数学能力正是创新思维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1.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数学史上,笛卡尔坐标系、费马大定理、哥德巴赫猜想、欧拉定理等,都是数学家通过观察、比较、领悟发现的。通过数学建模教学,可使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和与众不同的思考方法,如善于发现问题,沟通各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核心。
  2.构建建模意识,培养学生的转换能力。
  恩格斯曾说过:“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不是无聊的游戏而是数学的杠杆,如果没有它,就不能走很远。”由于数学建模就是把实际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如果在数学教学中注重转化,用好这根有力的杠杆,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灵活性、创造性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解题速度是十分有益的。
  3.以“构造”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建模”就是构造模型,但模型的构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有足够强的构造能力。学生构造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基础:创造性地使用已知条件,创造性地应用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只要仔细观察,精心设计,就可以把一些较为抽象的问题,通过现象除去非本质的因素,从中构建出最基本的数学模型,使问题回到已知的数学知识领域,并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与素质教学所要求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能脱离学生搞一些不切实际的建模教学,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活动,自觉地在学习过程中构建数学建模意识,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到有用的数学。
  在开展“目标教学”的同时,大力渗透“建模教学”,必将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条新路,也必将为培养更多更好的“创造型”人才提供一个全新的舞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31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