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夏意娟

  摘要: 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误区的主要表现,在剖析这些误区形成原因的同时,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与方法,旨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初中 语文课堂教学 兴趣 对策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性,是摆在教师面前永恒不变的主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相对处于被动地位,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个性发展被压抑,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日益淡薄,学习做事缺乏主动性。因此,在新课程教育工作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在教学中多方面地利用资源,尽可能地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的前提。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能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这个“日常”的学习生活,创造出一个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形式与气氛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能否让学生在这“日常”的学习生活里窥察生活的底蕴,领悟人生的真谛,寻觅理想的路径,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呢?笔者觉得:语文教学,同样要培养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的热爱和崇高情感,不断激发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兴趣。
  
  一、要进行正确的学习目的性教育
  
  作为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为了开发自身潜能,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信息网络时代的要求;让学生真正懂得学习的个人意义与社会意义,帮助他们确定合理的近景性目标和远景性目标,促进其学习。学生比较关注自己的学习成果,要让他们懂得立足自身有收获就是目的,要和自身挑战,争取向自身的最优化开发。
  
  二、要融洽师生感情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提出:课堂气氛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有些初中生在小学阶段,由于语文成绩差,最不起眼,可能经常坐“冷板凳”,遭语文老师的“白眼”。进入初中阶段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真诚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让学生没有心理上的压力,巧妙拨动学生情绪之弦,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
  
  三、要更新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形成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都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满堂灌”,进行繁琐的课文分析,主要表现为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机械枯燥,充分丧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哪能有兴趣听你的语文课?总是昏昏欲睡,无精打采。
  笔者采取“低、小、多”的方法。“低”即起点低,把起点放在使学生一般情况都能达到的水平上;“小”即小步子,教学步子要小,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把教学内容重新加以组织,化难为易;“多”即多活动,要改变教师一刀切的局面,使师生活动交替进行。结合教学实践,笔者的具体做法是:
  (一)轻松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要在语文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充分运用课堂教学的优势,利用多种形式增强教学效果。首先是要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具有较强趣味性的学习内容,最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思维高度凝聚。让学生在对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状态下,引导学生多思多问,积极参与学习和讨论,促使学生抓住关键,记忆重点,把握原理,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一般在新课开始引入时,设计的问题要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新知识的学习能起到“旱田得水,点滴入土”的效果,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到语文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语文知识的现实性。
  其次要优化教学环境,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现代教学论认为,语文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交流与合作,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一种开放的活动平台,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自身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为此,笔者通过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活动中,笔者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指导组内交流,而且要引导组之间的交流,不仅要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要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的方式、沟通的方式等基本技能,并适时引导学生树立集体观念和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树立团队合作意识,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
  (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
  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和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找到解决方法,主动纠正失误。如果我们把每件事情都教给学生或者规定他们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会妨碍他们的自主发现,妨碍他们的能力发展。鉴于以往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不够的现象,课改要求教师加以关注,这是十分正确的。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学习的主人。
  首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借助于一定可行的操作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开设文学欣赏课。在鲜花怒放的校园里,在充满生机的蕴蓄着国家的未来和人类的希望的青少年的学生中,美育教育是促使他们成长的阳光、雨露。因此,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每周开设一节文学欣赏课,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艺术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陶冶审美情操。例如,课外文章《天山景物记》一文中,作者以绚丽多彩的笔墨,展现了天山的美丽多姿:矗立蓝天的巍巍雪峰,飞悬峭壁的雪水溪流,幽深寂静的原始森林,五彩缤纷的无边野花……处处奇丽美不胜收。学生在理解分析欣赏美的同时,感受到作者倾泻于其中的情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2)实地观察。笔者在学习《活板》时,该文是按程序来说明事物的,就把课堂延伸到社会去。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砖窑厂,让学生身临其境观看一堆烂泥是如何变成一块块坚硬的砖头。由于学生亲眼目睹了砖的制作过程,写起这篇文章来有条不紊,而且也能恰当运用一些说明方法,说明语言也显得准确、通俗、自然。
  (3)配图配音。在教《沁园春・雪》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听这首词的录音,感受一代伟人毛泽东昂扬的革命斗志和顽强的革命精神。再利用课件,在屏幕上显示一幅幅画面:秋天,万山红遍;满江,竞帆点点;蓝天,鹰击长空,在这样开阔的背景之下,毛泽东独自站在这北国,思绪万千……图音像并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毛泽东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虑,抒发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
  其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学生个性发挥优势,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话题演讲。学生进入中学以后,对事情评议有了一定的能力,我们可以预先拟一个话题,让学生做评议性的演讲,并有一定的时限。为了提高效果,我们把演讲和评议相结合;同时逐步从预先拟好的话题过渡到现场抽题,以增加难度。每次以两位同学为宜,最大可能地调动全员参与。
  (2)小品补“尾”法。小品具有强烈的幽默色彩,是智慧火花的闪现。有的使人哑然失笑,身心为之一爽,于风趣之中得到享受。课堂教学中,我们上课常常安排小口欣赏的活动,并且故意省略到“包袱”,让学生自由想象补充,最后再公布结尾,使其于“愤悱”之中释然一笑一乐一悟一得。
  (3)新闻发布会。每周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其中,可以是在班级或学校的新闻,也可以是国家国际新闻,也可以是热点问题的透视。可以把班级里的同学分为几个小组,如国内组和国际组,国际组还可以分为中东组、欧洲组、美洲组等。学生们在兴趣盎然之中,不仅增加了知识,学会了分析问题,并且避免学生出现“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现象,达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效果,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课堂的内涵,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我们要以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需要为目标,从长远着眼,从近处着手,切实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来落实素质教育。
  (三)改变教法,激发每位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师要关注所有学生的成功,采用多种适合全体参与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首先要选用与语文修养和语文学习形式相关的形成,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要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的原则科学组织学习活动。笔者采用小组长轮换制、小组发言代表推举制等制度,鼓励后进生争取更多的活动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各尽其力,各显所长。
  (2)通过发散性教学启发学生的多向度思维。语文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的各部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举一反三进行教学,不但可以加强新旧知识的再现次数,广泛地应用基础知识,克服遗忘现象,而且还能帮助学生从恍惚中解脱出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语文思想的渗透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拓展也有好处。
  (3)适当进行语文开放题教学。开放性教学是一种新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注意力集中到创设情景、设计问题上来,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造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语文开放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语文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意识,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31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