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芬
摘要:只有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才可能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谈几点方法。
关键词:化学学习 兴趣 培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该科的学习。只有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才可能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谈谈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重视第一堂课
初中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心和求新心理,对于一门新开设的科目他们会产生学习的冲动。但就其年龄特征来说。他们学化学的动机很大成度上是以满足好奇心和兴趣为主,这种短暂兴趣产生的学习动力不会持久。因此,从教学一开始教师就应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使他们产生学习化学的迫切感。
从第一堂课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再借助演示实验阐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和生物学、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有什么关联和不同,我们应该怎样学好化学。
通过图片展示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如造纸、火药、瓷器、青铜器等,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唯物史观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通过投影片介绍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钢铁化工、医药、卫生等,使学生明确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已渗入到国民经济的一切领域。化学通过提供大量化肥、农药和其他技术手段,促进农业稳产高产,为我们提供大量的食物、衣物;为国民经济提供大量钢铁、有色金属、各种合金、塑料、橡胶、合成纤维;为空间技术、海洋开发、电子工业等尖端技术提供各种具有特殊性能的原材料:帮助我们合理应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我们治疗疾病、保护健康制造各种药物:为消除公害、防治污染创造优良、舒适的环境。
如此,学生会明确化学科学是创造人类文明的强大武器,每一个合格的公民都应该具有一定的化学知识,这对我们无论是就业或继续学习,对于我们享受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化学。
二、重视第一次演示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一开始就要重实验,尤其是第一演示实验。
学生刚开始不知道什么是化学,更不知道什么是化学物质,但在生物课上已经接触到一些与化学相关发知识,例如:人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第一个演示实验可以从二氧化碳人手:拿一瓶无色的液体展现给学生(学生一定会认为是水),取一点该液体于试管中,用一根洁净的玻璃管向试管中吹气,结果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像水一样的透明液体变成白色浑浊液(有一点像牛奶)。这是老师在耍魔术吗?教师此时告诉学生:这不是魔术,而是一个化学反应,那瓶无色液体不是纯水,而是大家熟悉的石灰水溶液,当吹入的二氧化碳与之相遇时就发生了化学反应而产生了白色沉淀,且这个变化与石灰浆糊在墙壁上变硬是同一原理。这个看似简单的实验不仅为下面演示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作了铺垫,而且大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趁此热情再介绍一些生活常识和一些骗子的骗术,学生的积极性会更加高涨,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重视第一次课外作业
化学课外作业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理解、掌握和运用课堂上学到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都有积极作用。同时,教师及时恰当的指导和引导,对鼓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增强学习信心有着重要作用。
教科书第16页共三道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两种运动形式和两类性质的理解,由于是第一次作业,教师应当作适当的引导,帮助他们弄清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并要求他们做习题时要养成先复习书本有关内容的习惯,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这样做起习题来才得心应手,才能体会做题的乐趣。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意志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首次作业的批改应尽量面对面的进行,如此教师可以当面指出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使他们一开始就感到受到了老师的重视,必然会产生学好化学的愿望和兴趣。
四、重视第一次分组实验
让学生亲自做实验和观察各种现象,亲自体验,通过实验进行探索规律的活动体现了以“实验为基础”这一化学教学特征。但是初三学生还有些“小孩子气”,在观察过程中往往“爱看热闹”,因受新奇事物的吸引而忘记观察的目的性,因此,第一次实验课前要对学生进行实验的目的性和重要性教育,提高学生上好实验可的自觉性。
上课开始时可以首先让学生参观整个实验室,当学生看到琳琅满目的药品、仪器、设备以后,必然会产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欲望和兴趣。
其次可以把“化学变化的现象”作为学生第一次亲手操作的实验,不仅可以巩固有关固体、液体试剂的取用和试管、滴管、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操作,而且该实验中气体的产生、沉淀的生成、颜色的改变现象明显,色彩鲜艳,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学生首次独立操作,教师应给予示范,让学生模仿式操作来完成实验过程。开始时,组织学生检查仪器、药品是否齐全,再结合教科书“实验步骤”边演示边发布操作指令,要求做到令行禁止,以便集中注意力。但即便如此,仍会有部分学生不敢下手,教师应耐心地甚至是手把手地指导,以使学生克服畏惧心理,鼓励他们大胆实践。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应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讨论是否描述正确。实验完毕。教师应指导学生清洗仪器、整理台面、回收实验成品和合理处理废品等,使学生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作风。
实验结束后教师应作一小结,指出本次实验出现的问题,并告诉学生:化学实验中,有时产生的气体或沉淀的量很少,现象不明显,若粗心就看不到,必须细致地观察;有的实验进行缓慢,性急不行,要有耐心;有的实验一次不成功,需要进行几次,这就要有毅力。不怕困难和麻烦;有的实验结果与书上的记述结论不一致,要尊重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并找出原因,进行解释,以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这样,学生一开始就感到学习化学既严肃又有趣,从而激发起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五、重视第一次单元测验
考试是测量和评价学生化学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一种方法,对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起到刺激和促进作用。
当学完第一章《空气氧》以后可以进行一次形成性考试,由于这是第一次有计划、有目的的测试,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及考试心理,精心设计和编排试题,即命题时既要切实做到科学性、守纲性、严密性、正确性和艺术性相结合,又要充分利用学生追求成功的心理,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取得理想的成绩,在试题难度、试题难度分布、分数分配和题型安排顺序等方面应做完整的考虑。总的来讲,为了不让学生第一次考试后就失去信心,试题的难度不宜太大,及格率尽可能达到100%,平均分控制在85分以上。
教师要尽快对学生的考试情况给予评定和评价,对试卷进行全面分析。教师要以这次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与每个学生进行一次个别交谈,对成绩优秀者既给予肯定,又要启发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鼓励他们戒骄戒躁;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怀着深厚的感情,耐心地给予辅导,肯定他们所取得的进步。指出努力的方向,从而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增强学习信心,以便让全体学生进一步提升和保持学习兴趣。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只有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营造一个活泼热烈、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氛围,才能实现“学生是学习化学的主人,教师是化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44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