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尹锡军
摘要: 诚信既是一个人做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又是治理国家必须遵守的规范,它对于塑造人的思想信仰和人格,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系社会秩序,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作为当代的骄子,通过诚信教育可以改善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可以塑造大学生讲究诚信的整体形象,可以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为诚信体系的建立做贡献。
关键词:诚信 诚信教育 和谐校园
诚信,即诚实守信。所谓诚实,就是指忠诚老实,不讲假话,能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歪曲、颠倒事实,光明磊落,处事实在。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必须从小培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和谐的基础是诚信,诚信是立人的根基,作为培养成千上万高素质人才的高校,也存在许多诚信教育方面的问题,加强校园诚信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是高校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1.当代大学生缺乏诚信的现象较为严重
1.1考试作弊
高校扩招以后,很多素质不高的青年进入大学,考试中大学生抄袭现象在一些院校十分严重,有的大学生平时不注重学习,考试时为了不补考,采取各种办法打小抄,有的甚至在监考教师的警示下依然故我,更有利用现代化通信工具,比如手机、对讲机等作弊,因此被抓或者被罚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然而能够侥幸逃过的,全国范围内不知还有多少。由此而折射出了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问题。
1.2恶意拖欠助学贷款
据了解,目前很多困难大学生从国家助学贷款中受益。但另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却是,部分省内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毕业生还贷违约问题,有些高校的违约率甚至超过了20%。不仅如此,还贷违约导致继续贷款的停滞,部分困难学生的生活学习因而受到影响,学费的不到位甚至制约了正常科研经费的使用。助学贷款是靠学生自身信用来维系并保证还款的,但很多学生信用意识差,没有认识到还贷违约对个人声誉的长期不良影响,有偿还能力但违约不还贷,涉及个人的信用和品质问题。从纵向看,源自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教育大系统的诚信教育偏差和阶段衔接的不到位;从横向看,学校、社会和家庭之间并未形成塑造学生品德的合力。
1.3作业、论文抄袭现象严重
现在的学生抄袭十分严重,而且越来越方便,网络似乎给学生提供了更良好的抄袭条件。通过网络查找到的资料要是抄袭的话几乎几分钟内靠“复制”和“粘贴”就可以解决问题了。有的人开玩笑说,现在的校园里不抄袭倒是不正常了。而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老师都是“天下文章一大抄”呢,何况学生呢?缺乏原创现在好像成了校园的通病。
2.诚信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关系
什么是和谐校园?和谐的校园就是在校园里要有一种以人为本,关心教职员工、关心学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的氛围,让人感到温暖,感到有凝聚力和亲和力。在学校的工作中政令畅通,各项工作有部署、有落实,全校上下目标一致,各级班子团结互助,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校内校外合作交流。“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规范,社会和谐便无从谈起。道德建设无疑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基石。诚信作为思想道德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作为当代主要的先进群体,对其他群体有着引导作用,大学生还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栋梁,对国家未来诚信体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在大学就读期间,正处于思想成熟转变阶段,是人生素质培养和道德建设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周围的同学和教师,影响着大学校园的整体工作与生活。因而,首先在学校范围内讲究诚信,构建和谐校园,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如何做好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3.1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以身作则,引导好学生。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应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也不是主动和被动、上级和下级、指挥和服从的关系,而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基于这样的认识,就要求教育者要转变观念,摆正学生的位置,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其独立人格。在教学中,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平等、民主、和谐、合作的新型“师生观”。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道德权威对受教育者的道德驯化,而是在教育者的组织引导下,双方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是教育者的自发、引导、指导与受教育者的认识、体验、践行相结合的过程。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教师要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会学生学习,并掌握学习方法,而不能代替学生。教师更要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其个性,以求健康发展。每位教师必须善于“不拘一格看学生”,尊重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诚信观,做新时代的“伯乐”。
3.2建立诚信评估机制和奖惩制度,为诚信建档。
诚信道德的养成,仅仅靠教育和环境的熏陶是不够的,必须有完善的信用体系和相应的奖惩制度作保证。高校应为每个学生建立个人信用档案,详细记录个人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信用记录以及奖惩状况,并依据个人档案作为学生评优获奖、入党推研、升学就业、发放助学贷款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高校,要建立学生个人信用评估机制,定期、全面考察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详细、及时地记录、反馈、监察、纠偏、指导。促进学生诚信习惯养成,有助于在校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并且带动整个社会信用理念的提升与诚信氛围的营造。
3.3重视和发挥好“两课”教育。
“两课”教育是目前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传统形式和主要途径,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应不断改进“两课”教学内容与手段。“两课”教师应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诚信意识与表现,以增强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并能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对大学生实施不同特点的诚信教育。丰富和拓展“两课”教学内容,将“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五爱”、“三讲”等内容融入其中;并借助历史例证,向学生们充分展示诚信在古今中外的普遍价值和重要地位,帮助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进“两课”教学方法,积极推进情景教学法,从而加深诚信教育的实效;同时,保证在课堂讲授巩固练习、作业批改、课外实践等每一个环节中都随时随地地贯彻诚信教育的思想,引导学生将理论与现实、言语与行动统一起来,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将“两课”教学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实践工作相结合,坚持“请进来,走出去”,讲授“成才与做人”,带领学生切身感受诚信与成功、失信与失败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诚信认知与情感。
4.结论
总之,诚信是立人的根基,作为培养成千上万高素质人才的高校,也存在许多诚信教育方面的问题,加强校园诚信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把大学生培养成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是高校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参考文献:
[1]朱渝成.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初探.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刘瑜.拓展和创新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探讨.集团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3]陈小姬,贺明君.论和谐校园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意义[J].法制与社会,200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51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