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丽娟
摘要: 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问题,试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1、建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氛围;2、更新观念,师生共同开发课程;3、创设“留白”,拓展思维空间;4、师生携手,共建互动合作关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师生互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科学合理的师生互动,是扎实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1. 建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氛围
语文教学中的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实现师生交往互动的首要前提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氛围。
具体要求:
一、真正树立师生平等观和民主观。学生是人,有自己独立的人格、需要、情感、愿望和尊严,有独特的思维和能力,也会犯错误。教师也是人,而不是神,也有缺陷和不足。师生在人格上、在科学知识面前是平等的,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都有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自由。
二、教师要尊重学生学的权利,即要尊重他们独立学习,思考的权利,尊重他们表达个人愿望、观点与要求的权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允许和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插嘴”、大胆发言。不要把学生的思想禁锢在条条框框里,不要一味地追求标准答案,不用“对了,错了”,甚至“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不要乱说”等课堂“忌语”来否定学生。及时鼓励、表扬学生哪怕一点点的进步。
三、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要遵循无偏袒、无歧视原则。调查显示,小学生最不喜欢的教师的品质之一就是“偏爱”。无论学生的家庭背景、个人条件如何,教师都应该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四、教师遇事要与学生多沟通、多协商,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实际需要进行教学,避免专断和强迫学习。
例:在语文教学中,可通过培养“小先生”的方式,达到师生“心理相容”。在识字教学中,可对学生说:“下面请我们的小老师教大家学这个生字。”当学生走上讲台,从他的步履和神情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其内心的激动与自豪,台下同学也被这种互动形式所吸引。此刻,学生的主体得到了体现,个性得到了张扬。
2. 更新观念,师生共同开发课程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应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这就要求我们带着教材走向不同的学生,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具体教学中,凡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一切有利因素都可以作为课程,学生也可以参与开发课程。如果让学生这股鲜活的力量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把一部分课程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形成一种师生共同开发课程的局面。那样不仅使课程更丰富多样为学生所喜欢,而且有利于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
如:在教学“读一读,说说下面的日期各是什么”时,我原本的设计是让学生了解各个日期是什么节日,这些节日是纪念什么的。当教学任务即将完成时,提出问题:说说你最喜欢哪个节日,为什么?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发言。突然一生问:“老师,我可不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节日画下来?”一句话提醒了我:作为一年级的孩子,绘画可是他们最喜欢的表达方式之一呀!我怎么就没想到让孩子们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他们心里的美好节日呢?于是我立即热情赞扬这位同学的建议,并让同学们画了起来。十几分钟后,大部分同学都画好了。我让部分同学上台讲解他们的作品,又让其余的同学在小组内交流。望着同学们那一张张欣喜、兴奋、满足的小脸,望着那一幅幅五彩的图画,我深深感受到了学生这股无限鲜活的潜力。
3. 创设“留白”,拓展思维空间
所谓“留白”原是国画创作的一种构图方法,可以起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语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托出,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留白”的艺术,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1)在时间上留白,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在问题提出以后,要等待一会儿,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可以有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可以减少卡壳现象;可增加学生的自信;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丰富学生思维多样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白,给学生充分的时空自由,使学生能够针对问题积极思维、主动探讨,孩子的思维才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展现。
(2)在空间上留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好的文章就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例《狼和小羊》一课,最后一段写狼说着就像小羊扑去。狼到底有没有吃了小羊?作者没有写,故意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拓展想象的文本素材,引导学生合理想象“狼向小羊扑上去,可能有几种结果?”学生各抒己见,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丰富了学生想象的空间。教材本身留有艺术空白的地方很多,教师要善于挖掘,同时,教师也要适时“制造”这样的空白,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
4. 师生携手,共建互动合作关系
《新课标》明确规定:“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使学生不仅在课内学得生动,而且在离开教师、离开教材、离开课堂的情况下,也能主动探究学习,从而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学生良好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的养成。在语文课堂的互动教学中,我们必须意识到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的参与者,课堂互动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合作的过程。在相互信赖、协同合作的心理前提下,建立起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伙伴”,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控制、单向传输与被动接受的课堂教育局面,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师生、生生在语文课堂的互动交往中共同进步。通过合作交往,学生从与教师、与学生互动中实现主客体的转换,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有效的小组合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互教互学,能者为师,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同时有利于学困生的成绩提高。与学生建立互动合作的关系给每个学生提供了积极参与、平等参与,自我表现,展示个性的机会,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不断加强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研究,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57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