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作文教学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美红
摘 要:针对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围绕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探索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作文是十分必要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过程特点又为自主作文提供了可能。转变教师的作文指导观念,加强学生自主作文的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必定会提高。
关键词:高年级学生 终身发展 自主作文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尽管各类学生作文书籍层出不穷,但学生作文仍然暴露出消极、被动的状态,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学生自主作文是谈不上了,当然也不必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着想了。究其原因,有四点:
1.作文教学模式比较僵化。一般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往往是教师布置习作题目,然后进行审题、立意、选材等方面的指导,紧接着就是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组材写稿,学生完成后就是教师批改,教师讲评。作文教学的模式,仍以教师为核心、为中心,学生的习作活动完全处在一种被动应付的状态,毫无自主可言,没有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2.教师在作文教学时缺乏有效的指导,对指导的理解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投放在“命题、选材、确定中心、选择写法,以及开头、结尾”上,忽视了习作后的指导,从抽象到抽象,忽视了学生的思维特点、自我意识。
3.教师所制定的作文训练计划性、针对性不强,重点不明确,随心所欲的现象普遍;作文命题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的甚至把作文看成了文学创作,随意拔高了要求。
4.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还经常会忽视最基本的结构训练。因为“结构”它包括认识事物、构思文章,具体地组织或安排材料的全部运思过程。可以说学生被动作文的原因主要在教师,这是观念、主张、素质的体现,过于导得死,不灵活。
二、学生自主作文的必要性
“发展终身教育的思想”日趋完善和被大家所认可。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一网络经济越来越显示出勃勃生机,国际竞争更趋激烈。人们认为:一个崭新的读网时代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和世界许多先进国家一样,我国的现在和未来将要迅速进入终身受教的学习化社会。
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教育必然是从学习者本人出发的。最近看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丛书之一《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感触颇深:“学会生存”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其中提到:“有效的学习不是依靠教学的科学严密性,因为这种教学已经过时了,所以它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是虚幻的,有效的学习乃是依靠学习者和知识源泉间的关系性质。”读书强调了对学生的“个别化教学”,即按照学生的要求和才能给每个学生布置一个学习计划;也强调了“教师作用的变更”,即教师权威式的传递知识的办法正在被通过花费更多时间判断学习者的需要,推动和鼓励学生学习,考核所获得的知识等加以补充。因此我们今天必须把教育的重点放在教育与学习过程的自学的原则上,而不是放在传统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上,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学习者在学校生活中不应屈从于预先规定的教学原则,应当容许他自己决定他要学什么,如何学习以及在什么地方学习与受训。
三、学生自主作文的可能性
自主作文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动地、独立自主地投入到写作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体验习作的知识、积累经验、发展自我、提高能力。它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着一定的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和掌握知识的思维过程,有着一定的想象、创造、竞争意识,有着较强的口头语言表达、书面语言表达等能力,还有敢于表现、勇于表现、敢于承担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这样的心理特点足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学习过程就是让大脑中的图式不断地按照客观事物的完整图式来补缺、完形的过程。这和作文教学的特性是相吻合的,因为学生的作文,从选材――立意――成文,经历了一个“生活――认识――表达”的心理过程。因此我们要根据作文教学的特点和教育心理规律,优化作文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学会自主作文、自能作文,从而摸索出一条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途径。
四、自主作文的做法
(一)教师在作文指导上的观念转变
1.小学生作文是指小学生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水平而完成的习作性的练笔作业,而小学生的习作练笔活动又是一个特殊的认识活动。在这个认识活动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习作内容是认识的客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学生在习作练笔活动中,需要借助语言文字这个重要中介手段,在观察、收集习作材料和进行习作构思时,需要有语言的参与,习作构思的结果更需要用语言文字创造性地表达出来。然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尚不能独立地进行习作活动,即使是学生创造性地表达也仍旧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因此,小学生作文教学实质上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习作的练笔作业,主要的任务是让他们初步掌握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的基本功,培养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基本能力。
2.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教学新模式。《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鉴于此,作文教学新模式应该是:群体教学与分组教学相结合的导学――善于抓住关键加以指导的点拨――针对优等生与后进生给予不同辅导的分层指导――教师点评与学生互改相结合的修改――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评议――变修改过程为学生作文能力渐进过程的再修改――成文。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点评时若能抓住学生最能表现个性的童心童趣的文章进行研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学生自主作文的训练
1.留心观察,体验生活。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客观事物千变万化,均有其真、广、繁的特点。我们应该让学生自主、能动地接触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或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或间接了解,让学生在有意或无意的感觉中,接受它们的信息、感知它们的存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保持饱满的热情,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体验生活在于“留心”,可以选取适当的观察顺序,按不同的角度、层次、范围去全方位地观察;观察时要心明眼亮,在寻常中发现新意;能分辨差异,抓住特点,突出本质。
2.走出课堂,走向课下。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自然产物,这样的习作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应该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的习作冲动绝对不会等到上作文课时才产生。从课堂上走下来,有了感触及时地记录下来,什么内容都可以。平时可以采用随记、日记、周记的形式加以记录,一旦到了作文课上,在教师的指导中加以提炼,达到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的目的。
3.强调自主,“主”、“导”结合。强调自主不等于对学生放任自流,而应该在教师引导的前提下,做到“主”、“导”结合。
(1)自主拟题。《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是作文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由规定命题向学生自主拟题转变的具体措施。即使是命题,也要少一点限制,多一点自主,让学生作文时自由发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龟兔赛跑》这一童话故事的改编,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写出自编的故事,空间大、余地足、自主意识强。再如对即将毕业的小学生来说,表达对老师敬仰作文题极多:命题的、半命题的、给出范围的。其中《偏心的老师》一文内写道:“老师,我恨您,恨您不顾自己伤残的腿,不管自己刚满一周的儿子,把全部的爱都给了我们,这是不公平的!您应该把爱给儿子一半!”这段看似恨实则爱的佳句不正流露出学生对一个无私奉献的老师的赞美、崇敬和热爱吗?
由此可见,命题的优劣决定着学生思维火花的进射。在命题上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才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才能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倾吐真情实感,从而达到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2)自主写作。改变以往那种教师出题学生做,怎么出就怎么做的做法,完全由学生自主地写作,包括每单元的习作。倡导学生大胆作文,无拘无束地“怎么想就怎说,怎么说就怎么写”的自主作文风气。可以让学生根据自拟的作文题目,自主地选择材料,独立自主地选择写作方法,确定写作思路,鼓励自主创新。做到题目自拟、内容不定、长短不限、文体不限、交稿时间不限,力争达到“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的境界。
(3)自主批改。以往老师批改,学生只看分数,不看评语的现象极为普遍,学生只知道完成了习作的任务,真有些劳命伤财的味道。现在《语文课程标准》已作出明确规定:“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在我们平时高年级学生的作文批改中,一方面要注重教师的导改,即采取全面测览的方法,有选择地进行文章示范引路;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互改,对一些文章结构相似、比较富有特点的专题性习作采用互改的办法;再一方面要逐渐培养学生自我修改的习惯,可以提出自读几遍已经完成的文章,边读边思,边读边改,在边读边改中运用一定的修改符号,从而达到既通又达且美的境界。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强调学生的自主批改,才会促进学生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9重印第170页.
[2]小学教学参考.2001年7.8期第16页.
[3]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课题组编著.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对新世纪挑战的应答.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5.
[4]吕静主编.小学心理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66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