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小娟

  摘 要:本文就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讨论和探索,主要从新的课程理念、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论述。
  关键词:初中 数学 课改 课程理念 创新能力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一些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师的不断实践中形成。在这种新的理念指导下,如何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想法,旨在抛砖引玉。
  
  一、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学实现多个转变
  
  1.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
  传统课程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强调教师要结合数学学科本身知识体系一讲到底,学生只能消极地接受教师传播的知识,师生之间缺少平等交流。而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此理念下,数学教学过程应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教师要由“主角”转变为教学探索活动的“引导员”,把教学过程的主动权切实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2.实现“理论数学”向“应用数学”的转变。
  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人为编制成分较多,内容单一、枯燥,脱离学生生活与学习实际,重结论轻过程,缺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成分。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一理念要求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从课本迁移到观察实际、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在数学活动过程的交流中,形成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
  3.实现“学会知识”向“会学知识”的转变。
  新的课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独立地进行自学。比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己独立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完成练习;这样的训练才能非常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此外,在教学中,还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尽可能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变“学会知识”为“会学知识”。
  
  二、注重兴趣培养,提高学习积极性
  
  数学是自然科学领域中的一门极其重要而难学的基础学科,门类繁多、运算复杂、公式定理难记,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学习起来就会感到乏力无味。所以,新《数学课程标准》多处强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对教学的重要性。
  1.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树立“快乐学习”的观念。
  所谓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应该是民主的、外向的和开放的,教师应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展甚至敢于批评争论,创造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课堂教学境界。此外,教师要多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修正他人的想法。从而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实践证明,这种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渗透德育内容,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的培养不仅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其智力,还能以此为媒介,对其进行思想品质方面的教育。比如,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给学生介绍数学定理发现史及名人成才史,用榜样的力量来鼓舞和激励学生学习。比如可以介绍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陈省身的成才史,还可以给学生讲述《哥德巴赫猜想》等数学名题、趣题、游戏题等,在巧妙的安排与新奇有趣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
  3.展示教师个性魅力,让自己成为学生兴趣的中心。
  教学实践证明,任课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好恶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效果。所以,要注意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让学生对教师本身有兴趣。首先,教师要注意不断学习,博学多才,从各方面充实自己,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崇拜心理。其次,注意在学生中树立不偏心、平易近人的形象。最后,教师对学生要充满耐心和爱心,让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负责,对自己充满期望和信心。
  
  三、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近几年来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提出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它注重培养学生以研究的态度去认真观察、分析、归纳,不断提出新问题,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使教与学的重心不是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上。
  首先,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要创新地教。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心灵深处,无不存在着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因此,教师的责任在于点燃这“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教师要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俱进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其次,在教学中要夯实基础知识。创造的发生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容量越大,联想、类比、猜想的领域才越广,从而产生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的机会就越多,进行创造的空间就越大。所以,实施创新教育必须立足于抓好基础训练,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必须的基本技能。
  最后,要将培养创造性思维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任何创造都离不开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只有当一个人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水平时才能对面临的问题有进行研究的能力,才能有创造的可能。因而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的途径。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丰富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数学教学手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运用好信息化教学手段,让传统的课堂变成了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虚拟教室;让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变成人机交互的主动教学;将呆板、单一的教学内容安排变成生动、多彩、跳跃式的教学安排等。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一个形象的表达工具,真正地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使学生爱学、乐学落到实处。
  以上只是个人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当然,在我们走进新课程的时候,有必要对自己过去的教学进行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那些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加以重新审视。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转变教学观念,以新的理念走进新课程。
  
  参考文献:
  [1]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两种策略,彭丹,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11月.
  [2]高师初中数学教材教法教学模式的探讨,农秀丽,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6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68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