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生活说话训练的主要环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薛晓平
观察生活说话训练就是在指导学生直接观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的说话训练。从训练内容看,这种训练的内容直接来源于现实生活,具有极强的真实性,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说实话抒真情的表达习惯;从训练的方法看,这种训练让学生直接观察,且先观察后表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逐步提高认识事物、分析事物、表现事物的能力;从训练的目的看,这种训练融观察、表达于一体,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作文等语文综合能力。这种训练以观察生活为出发点,以指导说话、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归宿。所以,开展这种训练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一、观察――获取训练材料
这里的观察,可以在说话课上当场观察,也可以在说话前布置学生课外自行观察,还可以组织学业生进行现场的参观访问。但无论哪种观察方式,都必须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观察的方法。目的明确,才会使观察重点突出,有所收获;方法科学,才会使客观事物全面而深刻地映入学生心中。
指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要在抓住重点全面观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特点深入观察。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特点深入观察可分两步进行:第一,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充分认识事物的形态特点。即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认识事物类与类、种与种之间,或某一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之间的差异性的外在表现。如指导学生观察果树,先可整体感知果树特点,然后观察果树树叶、花色、果实等各部分的具体情况,最后归纳各部分情况,整体掌握果树的特征。这是分析、综合的观察。在此基础上,再将此种果树与他种果树进行比较,从而概括出它的本质特点来。这便是比较和概括。只有这样的观察,才能全面认识事物的形态特点,才能为说话获取详实、具体的材料。第二,指导学生依据事物的形态特点或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即通过分析事物的表面现象、依存方式、因果关系等,认识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如指导学生观察家乡变化,学生往往只能观察到家乡的楼房增多、家电普及、人们吃喝穿戴的日益高档化等。这是家乡变化的表面现象。仅此不够,还要引导学生依据这些现象分析其本质所在:家乡变化→家乡人民的勤劳→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改革开放政策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学生一旦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一定能把话说得深刻而具体。
二、整理――优化说话内容
观察为说话获取了充分的材料。但这些材料多半是分散零乱的,且范围十分宽泛。说话时若将这些材料和盘托出,自然会使说话的议题不集中,中心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换言之,作为说话的内容,应是观察所得材料的集约化、精练化。即必须对观察所获取的材料进行类比、选择、组合、整理,从而使其优化为一个内容核。也就是围绕确定的中心对观察所得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选择取舍。具体方法可以是:1. 让学生全面再现观察中的所见所闻;2.指导学生通过比较,看看哪些事物自己最感兴趣,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确定内容对象;3. 再想想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事物有哪些突出特点,这些特点共同说明了什么。如此层层筛选,步步优化,就能使泛化的观察重点化,散乱的材料集中化。这样才能保证说话重点突出,中心明确,主次分明。
三、练说――实现基本表达
这一步是此类训练的关键环节。它既是一个指导学生将现实生活用语言加以表达的训练过程,又是一个诱导学生将内部语言外化的训练过程。就学生而言,这是一个系列化的复杂的多次信息转化的心智活动;就教师而言,它是一个细致的启发引导工作。所以,指导学生练说,必须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练说开始,可指导学生根据观察所得,围绕整理优化的“内容核”,把话说正确。即用比较合适的语言说出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点;对客观事物作个大致介绍,基本做到“言之有物”。然后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把话说全面。即用比较恰当的语言说出客观事物“怎么样”,有哪些性质、作用等;对客观事物作全面的说明,基本做到“言之有序”。
这一步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关键。因此,要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要说的意思。学生只要能说,就要鼓励其大胆说。教师可只在说话内容的对错上作必要的纠正,对说话形式上的优劣表现要少加限制。要充分让学生在自己整理优化的内容范围内畅所欲言;要善于让学生多方位看待事物,多角度表达生活;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有争议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讨论形成共识,只有这样,学生才有“话”可说,有“话”敢说。
四、深化――提高说话能力
这是观察生活说话训练的落脚点,是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化训练。这一环要紧紧依托练说,引导学生把练说环节中的“结果”说具体、说形象、说生动。
“练说”重在让学生把内容说对说全,而“深化”则是从说话形式上向学生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根据汉语言的规律,运用一定的方法技巧,把话说得动听些。为此,深化训练要抓好以下几点:(1)指导学生巧妙运用“修辞话”、“限制词”等,把抽象的话说得具体些。(2)合理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把话说得形象些。只有形象的语言才能感动人。(3)适当运用幽默、风趣的说话技巧,把话说得生动些。生动的语言才能给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上述这些要求对小学生而言,似乎显得有些过高,然而这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需要,只要训练得法是完全能够达到的。一方面,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自觉不自觉地习得了很多说话的方法技巧,只是这些方法技巧还没有明晰化、条理化。说话课上,教师只要加以类化性的指导、点拨,学生就会融会贯通,熟练运用。另一方面,结合具体的语言实例让学生认识方法、理解方法,学生是能够从众多的感性认识中获得理性的东西的。因为一定量的感性认识可以转化为理性认识。这是语言训练的规律之所在。实践证明,学生只要掌握了说话的方法技巧,并能进行运用,其说话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82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