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孟宝

  摘 要:《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机械技术人员必备的互换性与检测方面的基a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笔者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提出了项目化教学――以任务带动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同时实现知识目标的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项目化 教学改革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以下简称《公差》课)是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基础课,是联系设计课程和工艺课程的纽带,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专门人才,所以,高职人才培养应走“实用型”的路子,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的原则。针对高职学生教育的要求与特点,笔者进行项目化教学。
  
  一、目前高职《公差》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课程内容中存在着严重的学科本位的思想。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公差》课的教学存在着学科本位思想,过于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与工程实际的联系不够,使学生缺乏必要的技能训练。
  2. 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长期以来,《公差》课的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灌输式,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用较少,课堂教学讲得过多、过细,并且缺乏新意,未能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维空间。再加上这门课概念多、名词术语多、原则规定多,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兴趣不高。
  3. 教材配置不合理。教材中对理论公式推导、表格参数形成原理、计量器具的工作原理和误差分析推导的原理性内容较多,而对于公式如何运用、表格查找原则及方法、各类量仪的操作方法和如何处理测量数据的内容少;教材内容落后于本学科的发展,对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精密测量技术、先进测量仪器等内容讲述不多,学生普遍缺乏这方面的知识。
  
  二、高职《公差》课课程改革项目化教学方案的实践与探索
  
  1. 确定课程总体培养目标
  (1)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读懂图纸上的技术要求、能够针对零件要求查表并进行标注、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对实际零件进行测量。
  (2)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有关概念与公差项目、了解有关国家标准、了解有关量具量仪的原理及尺寸链的基本知识。
  (3) 素质拓展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团队精神、竞争意识等素养。
  2. 确定项目化教学方案
  以能力目标的培养为主线,在培养能力目标的同时实现知识目标和素质拓展目标,具体安排在以下项目教学当中。
  项目1. 读零件图
  零件图的选择要结合具体专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零件图。通过本项目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对图纸上技术要求的阅读能力。本项目包括了很多知识目标,用到的就引入并加以介绍,比如讲到为什么要标注技术要求,引入互换性的概念与原理,提出几何量误差对互换性的影响,从而介绍尺寸误差、形位误差、表面粗糙度等概念,让学生掌握图纸上各项技术标注的含义,能够读懂零件图。
  项目2. 典型零件测绘与技术要求标注
  以专业典型零件为例,学生分组进行。在本项目中学生主要训练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让学生掌握常用和通用计量器具的使用方法,如千分尺、游标卡尺、百分表、量规、量块等,用它们来测量常用的零件,要边检测、边调整,对量具的选用及组合、具体的测量方法作解释;然后学会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的方法,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的方法等。测绘完成后要求学生进行技术要求标注。本项目还包含了查表、主要零件的配合与公差的选择、标注等内容。这样既使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对课程能有完整的要领。本项目的实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
  项目3. 车间零件检测
  本项目可以到实习车间检测具体零件,也可通过购置工厂淘汰的专用量具和具体零件,让学生分析专用量具了解其工作原理,并实际操作专用量具掌握其使用方法。比如锥度塞规着色检测内圆锥角、螺纹塞(环)规检测内外螺纹、三针测量螺纹的单一中径、花键塞(环)规检测内外花键以及一些检验量规等。本项目知识目标可以重点介绍量具、量仪的选择与使用、极限量规的选择与使用、介绍测量方法以及测量误差的分类等。
  项目4. 精密测量
  本项目部分内容可以在实训室完成,比如万能测长仪和表面粗糙度检查仪的使用;还可以通过参观大型企业的检测中心让学生了解先进设备,例如三坐标测量仪、气动量仪、单啮仪、齿轮检测中心等,课本上对这些设备只作简单的介绍,而且这些仪器价格很高在实验室很少配置;并且了解检测人员的操作规程,日常工作中对测量数据的处理方式,使学生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对生产实际有初步的认识。
  3. 确定与项目化教学相适应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为本课程的培养目标,考核方式应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考核,注重过程化,将考核分为三部分:
  
  总之,作为高职学校教师,我们应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只要不断进行项目化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就一定会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贾健明,陈黎敏.高职《公差》课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3):50-52.
  [2]罗章平.《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材的教改探讨[J].教师论坛,2003年8期.
  [3]范强,刘浩亮.高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科技信息(科学研究),2007.20.
  [4]王凤娟.关于《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探讨[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3期.
  [5]罗杜宇,李哲林.高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项目化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89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