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康从英

  摘 要:在大学生中培养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使命,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布置课程大作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实施个体化教学目标及科学评价,都是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创新能力 学习兴趣 团队精神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对计算机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努力让学生发挥专长,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教师要深入研究计算机学科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运用先进的、富有生命力的、独具创意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计算机教师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教学中要恰当地运用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资源,寻求适当的教学方法来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创新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给学生一个创新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激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形式,鼓励质疑批判和发表独立见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首先在学习之初就让学生明确地知道学习的目标,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需求,一种掌握好这些知识为己所用的需求。学习目标确立了,对课程有兴趣了,但如果教师讲授的知识生涩难懂,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会消失。为了延续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有效的办法是:布置课程大作业,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布置课程大作业
  
  计算机教学要重视基础理论,更要加强实践环节,强化个性化创新能力培养。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引入课程大作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提出一定的问题并设置目标,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把学习者融入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更积极、有目标地自主学习;同时,要求学习过程必须通过学习者自己的实践,并在此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与技巧训练。
  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涉及面比较广,实践性强,同时还要求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而课程大作业正是在综合考虑了上述因素的基础上为学生精心设立的。课程大作业绝对不是简简单单通过查找课本在纸张上写写就可以完成的,学生首先必须使用计算机,这就涉及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其次需要查找一些资料,对于这些信息的获取上网是最方便快捷的。课程大作业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工作作风及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学中综合性最强的教学实践环节,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课程大作业里贯穿着问题式学习方法,完成课程大作业需要学生发现问题,带着各种问题,考虑自己要学习哪些内容,在课后自行学习课堂和书本上未曾讲过的知识,需要自行查找大量的资料,确定设计方案,通过综合设计性的课程大作业,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布置课程大作业的时候,要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最大限度地接触最新技术,鼓励学生敢于向难题挑战。在满足课程大作业基本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行添加附加功能,为自己的作品“锦上添花”。
  我们只有让学生在快乐的基础上主动学习、实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身能力的提高,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够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将“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教学理念渗透进教学中去。
  
  3.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课程大作业也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在完成课程大作业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一些相对比较棘手或者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这个时候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乃至合作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在对问题的讨论过程中不仅能了解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更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自身的能力也会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提高。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具有协作学习的能力和团队作战的精神,可以采用“小组协同作战”的学习形式,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在智力上相互激荡,情感上相互感染,操作上互相合作,评价上相互检查,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并从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
  
  4.实施个体化教学目标
  
  在计算机教学中,由于学生所掌握知识程度不同,对教师所教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也不一样,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优等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兴趣,而后进生“吃不了”,也容易失去信心。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个体化教学,因人制宜、因材施教。采用实践教学法进行个体化教学就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因为在个体化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学习进度。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探索掌握一些较深的知识,通过上机指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从基本内容开始学,一旦发现有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
  
  5.科学评价,激发学生创新动机
  
  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创意实践”的考核,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当中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创作,使他们完成的作品尽可能精致、生动和富有灵性。这种评价方式带有课题研究的性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达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另外,应鼓励学生经常参加学术报告、文化讲座以及各种社团活动,举办各种学科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开拓视野、增长才干。
  总之,在教学中,应克服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行为,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高潮,而且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效铭.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技资讯,2000,6:131.
  [2]张保华.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信息技术,2006,2:151-1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92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