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小学离异家庭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离异家庭儿童是指父母婚姻关系破裂,家庭解体后的孩子,他们的生活与完整家庭儿童有所不同。随着离婚率的急剧上升,离异家庭儿童日益增多。离异家庭儿童往往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情绪情感发展障碍、人际交往异常、性格缺陷、学习困难等,这些心理问题不但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还影响班级的日常管理。
  【关键词】离异家庭;儿童;心理问题;心理辅导
  据联合国统计,近几十年来世界许多国家的离婚率都有迅速上升的趋势。而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门的统计,1980年中国离婚对数为3411万对,1990年为7919万对,2000年为121万对,2005年为16113万对,据统计,中国的离婚数量仍以每年20%的速度在递增。而这些离异家庭中,64%以上都是有孩子的。显而易见,父母离异儿童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父母离婚对未成年子女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儿童心理学家李・索克认为:“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婚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作为父母婚变过程的直接见证者和受害者,这种痛苦的情感经历,给孩子的心灵带来巨大的损害,特别是心智还未成熟的儿童,这种负面的影响将一直持续。
  一、小学离异家庭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在正常的家庭中,父母、孩子是三个顶点,两个人以不同的方式态度对待孩子,同时受到父亲母亲的相互作用,在孩子身上形成一种平衡,形成一种稳定的三角形,这对于孩子的性格成长非常重要。但是对于单亲家庭,父母一方角色的缺失,使这种制衡失去了原有的基础,使儿童处于不平衡的、功能失调的家庭生活状态:比如父母冲突加剧,儿童不能得到耐心和有效的教育,与父母非监护人一方联系减少,家庭经济条件下降以及其他的消极事件如搬家、转学、失去朋友的支持等。如果此时儿童缺少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就会导致儿童出现明显心理失衡。小学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情绪情感发展障碍
  由于对父母离婚的不理解和对一方父母的怨恨,离异家庭的孩子的情绪很不稳定,特别易怒,往往一触即发,主要表现为发脾气、摔玩具。而出现情绪问题的原因也往往只是一些生活琐事、如不见了一支铅笔、或同学不肯借一张图画纸。父母离婚分开之后,儿童在强烈的悲伤之余,更加害怕会失去父母的爱,害怕会被双亲抛弃,生活在这种悲伤与恐惧里,他们往往比较自闭或表现出异于平常儿童的不安。
  (二)人际交往出现异常
  父母离异同时也意味着异于常态,有的离异家庭儿童觉得自己与别的小朋友不一样,常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因此这些儿童不愿与同龄儿童沟通。由于经历父母离婚的创伤,他们往往存在对社会交往规则认识上的疑惑,并由此而带来对父母及周围成人的不信任感。他们内心的问题不愿意向父母或其他成人诉说,这样使其人际交往更加减少,结果使他们变得更自卑、抑郁、孤独,心理健康严重受损。
  (三)出现性格缺陷
  家庭离异儿童在性格具有明显的自卑、孤僻、怯懦、粗暴等特点。他们觉得自己与别的小朋友不一样,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处处不如他人,产生自卑情结,遇到问题常常比较被动,不敢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有的孩子因长期抑郁而逐渐形成孤僻的性格,小学低年级正是天真烂漫,对什么都感兴趣的时期,他们却对周围的事物比较冷漠、缺乏对他人的信任,不愿意轻易打开自己的心扉去接纳周围世界。意志薄弱的离异家庭儿童易形成怯懦性格,他们胆小怕事,容易屈从他人,无反抗精神,在困难面前惊惶失措,感情脆弱,经不住挫折和打击等。有的儿童由于长期生活在争吵打骂的环境中,变得情绪暴躁,逐渐形成蛮横、粗野和冷酷的性格,他们常在学校里打骂同学,以释放自己的消极情绪。
  (四)学习困难
  小学一年级是儿童学习生涯的开始,所有的孩子都要学会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生活。与正常家庭儿童相比,离异家庭儿童更容易出现“适应性障碍”,表现出焦虑、厌学、攻击行为、学习习惯难于养成等行为偏差。
  离异家庭儿童在平时的学习中,往往表现出两种比较极端的类别。一类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非常多动,无法安坐在教室里专心听讲,经常扰乱课堂秩序。另一类则是怯懦、被动,他们表现得安静,守纪,但却很少甚至完全不参与课堂活动,即使老师鼓励他们,他们也很少参与活动。
  另外对儿童来说,他们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父母的督促和帮助,自觉性较差,而父母离异后,儿童多半无人管教。他们作业马马虎虎,抄袭别人,甚至不完成作业,因此,大部分离异家庭子女在学习成绩上明显不如正常家庭的子女。
  二、小学离异家庭儿童心理辅导方法
  (一)联合离异家庭父母开展心理辅导
  家庭教育由于其具有自然的早期性、父母的权威性、巨大的感染性、强烈的针对性、影响的随时性、要求的连续性、内容的多样性以及方式的灵活性等有利条件和特有优势,因而是其他教育难以完全替代的。对于大部分离异父母来说,离婚对他们本身也是一件创伤性事件,有相当一部分父亲或者母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能走出离婚的阴影。而且,离婚后父亲或者母亲除了忙工作,还要花更多时间打理家务,许多父母这时候都忙于处理自己的事情,顾不上关注孩子的需要,这些情况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极为不利。因此,要使离异家庭子女同完整家庭子女一样健康成长,只有联合家长,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统一,才会取得教育的最大效果。在开展工作时,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家长宣泄他们的消极情绪,理性认识离婚这一创伤性事件。另一方面,帮助家长弄清相关的心理学原理,掌握配合教育的有效办法,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父母的离婚事件,给孩子创造爱的氛围,帮助孩子适应新的家庭环境。
  (二)联合班主任帮助离异家庭儿童获得心理支持
  学龄段儿童除了跟父母相处的时间最多外,就是跟老师接触的时间较多了。其中,班主任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在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引导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很多时候需要外界的支持,父母离异对他们的打击是非常巨大的。在对其进行心理辅导时,我们可以联合班主任,在生活上尤其是心理上多给予关爱,同时还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允许他们犯错误,给予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另外,还可以联合班主任对班级里的其他同学进行影响,在保护离异家庭儿童隐私的前提下,使他们能够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援助和温暖,获得父母之外的爱的补偿,逐步抚平心灵上的创伤。
  (三)对离异家庭儿童实施个体心理辅导
  个体心理辅导对有心理问题的离异家庭儿童是一种最为有效的干预方式。但是,在辅导中我们都知道,儿童心理辅导和成人心理咨询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无法用语言精确地表述自己的问题,如果采用成年人的语言交流的模式,辅导就会很难开展。即使他们确实在跟老师进行对话,但是也很可能会偏离那些重要的问题。因此,要想协助儿童解决心理困扰,就必须在使用言语辅导技巧的同时结合其他的方法。
  其中采用绘画疗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绘画疗法是心理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是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言语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疏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小学生无法用语言精确地表述自己的问题,但大部分儿童对绘画却充满兴趣,假如让孩子们画画,他们往往会乐此不疲。在绘画治疗中,通过认真倾听孩子对自己的画的讲述,和对画面的分析,老师可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引导儿童正确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治疗父母离异带来的创伤。
  ■参考文献
  [1]周莉.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与教育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6(09).
  [2]顾琼,桑青松.单亲家庭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疏导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8(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0989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