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优秀生”心理问题的科学辅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构建中学生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初中生处于青春期阶段,心理发展迅速但尚不完善,自制力不足,价值观仍不成熟。在班级中有一个特殊群体——“优秀生”,他们是班级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班级影响深远,但这部分学生的心理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而作为班主任对他们的引导和教育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引领学生构建良好的思想德育和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德育价值观是班主任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优秀生”;心理特点;心理问题
在长辈的眼里,学习成绩好、遵守纪律、温顺听话成了“优秀生”的标准。然而,“优秀生”经常也会出现心理上的问题。很多研究资料显示,“优秀生”群体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和问题。将近五成的“优秀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种负面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切。“优秀生”在里是一群佼佼者,地位较为特殊,他们会出现一些什么样的心理和思想问题呢?班主任如何引导和教育,才能使他们成为班级积极向上的引领者呢?
一、“优秀生”的心理特点
在众多人眼中,所谓的“优秀生”就是指品学兼优的学生。在班集体中,他们是领军人物,是一个班级的核心。同时也是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因此,他们的一言一行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至关重要。
这部分“优秀学生”具有以下一些心理特点:
1.积极进取,争强好胜,害怕失败。
2.品行端正,有较强的自控能力。
3.意志坚定,勇于克服困难。
二、“优秀生”常见的心理表现
1.心理负担普遍较重
由于来自外界的光环,“优秀生”一般认为自己在学习和生活等很多方面都应该领先于其他同学,不然自己就表现得不够优秀了。另外,教师和家长对“优秀生”的期望都比较高。无形之中就给了他们巨大成都心理压力,一旦这些压力超过了他们的承受水平,就容易对学习产生烦躁、焦虑,甚至是厌倦,严重的还会出现一系列心里身体变化。如,恐惧、恶心等情况。因此,“优秀生”比一般的学生更容易出现身心疲惫的心理问题。
2.期望获得更多关注,不愿被忽视
在班级体中,部分“优秀生”觉得自己理所当然应该获得更多的关注,觉得自己才是班级的焦点。一旦关注减少,这部分学生就会出现自己被忽视的感觉。再加上过分的自负,他们往往意志薄弱,耐挫能力比较差。一旦遇到困难或者失误,他们是很难接受的,也因此容易出现消沉甚至是迷失自我,从自负转变为怀疑自己。对自己所处的困境很难进行正确的分析。
3.追求完美导致害怕受挫
过分追求完美,这是许多“优秀生”的通病。他们觉得事事应该优于他人。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也把这种标准带给了周围同学。抱怨自己小组的同学成绩太差,不遵守纪律等。逐渐产生狂妄、自负、傲慢等不良个性。与同学交往开始亮起了红灯。一旦学习受挫,也得不到同学的理解和宽慰。所以他们的心理比一般学生更脆弱,更容易产生失落感、自卑感。
4.虚荣心理容易产生嫉妒
“优秀生”希望自己获得老师和长辈更多地关注和表扬,但他们又嫉妒比自己更优秀的同学,为此可能会一部分同学进行抹黑中伤。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不良影响。这种心理致使他们形成虚伪、圆滑、多疑、嫉妒等不良个性,出现与同学关系紧张的局面。
三、班主任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由于“优秀生”优点明显,个性鲜明,从而使班主任在工作中时常只看到他们的优点,忽视了其缺点和不足。忽略他们成长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作为班主任,如果没有能及时发现其在优秀面掩盖下的缺点和不足,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和教育,或者采取的方法不正确,使一些潜在的心理问题被掩盖起来,长期得不到矫正,最后会造成无法弥补的负面影响。
四、纠正“优秀生”心理问题的思想方法与技巧
1.走出误区,正确认识“优秀生”
要消除“优秀生”的心理问题,作为班主任,首先得纠正自己认识上的误区。对待班级学生应该一视同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优秀生”与其他学生相比,仅仅是某些方面较为突出而已。因此,一方面,班主任不能给他们太多的光环和优越感。要正视他们存在的缺点与失误,及时进行教育批評;另一方面,对他们的表场次数不宜过多,要掌握好分寸,只有这样,才能使“优秀生”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增强自己的抗挫能力,变得更加优秀
2.给予合理期望
首先,对学生评价应该是全方位的,不能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标准,在评价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健全。对学生提出合理的期望,以此来给学生减压。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制定恰当的目标,引导他们学会调节和宣泄的方法,如自信训练法、放松训练法、愉快想像法等,给自己减轻压力,消除焦虑,体验学习的幸福和快乐。
3.妙用“否定”,严格要求
初中学生正值心里迅速变化的青春期。“优秀生”和普通的学生一样,也会犯一些大家都会犯的错误,如果这个时候班主任视而不见,或者姑息纵容,会使部分“优秀生””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与错误,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要时要适当采取“否定法”。及时给予批评和“否定”,指出他们做得不对的方面,同时对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的态度,避免“优秀生”产生过多的优越感。
4.教导“优秀生”正确对待荣誉与挫折,接纳自我
班主任要正确引导“优秀生”如何对待荣誉和挫折。要教会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成绩,引导他们自我反省,自我纠正。正视自身的不足,不要过于追求完美,正确审视自己,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不健康的心理困扰。
教育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育“优秀生”正确认识自己,确定恰当的奋斗目标,引导自己不断走向进步与辉煌。培养品德高尚、学业优秀、心理健康的学生既是学校教育的需要,也是教师义不容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卢勤.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M].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42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