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生偷窃行为的原因、表现和心理辅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一、学生偷窃行为个案:二、中学生偷窃行为成因有多种多样,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1)主观原因;(2)客观原因;三、中学生偷窃行为对策:加强与家长的密切沟通;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依托社会资源,共护心理健康长成。
  【关键词】学生偷窃行为;心理辅导;心理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254-01
  心理学A证培训第一阶段刚刚结束,我校九(2)班的林聪同学一周内,在家里两次拿了他爸爸的“私房钱”一千六百,他父亲说:调出家里的视频监控,确定只有林聪两次进入他爸爸房间周二中午2点在学校门前,林聪父亲选择最多学生来学校之际暴打林聪,让他跪在校门前。对此案例的分析处理、辅导策略以及案例反思。
  一、一般资料
  林聪,男,15岁,中学九年级学生,两姐弟,独子。体态发育正常,小时候经常发烧,曾有一次病危需抢救的疾病史。8岁二年级时才和父母生活,之前一直由奶奶照顾生活起居,是半个留守儿童。居住环境与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父亲性格暴躁、固执、偏激;只要孩子有错即责打,甚至暴打。母亲是生意人,嘴巴能说会道,溺爱孩子。该生活泼大方,能主动与同学相处,热心帮助别人,时常主动帮同学买东西,争取友谊,或分享零食或馈赠玩具。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
  二、观察与他人反映
  同学反映:在班上同学反映林聪偷同学的东西,如笔、橡皮擦等。若不是当场捉到,或证据确凿,该生绝不承认,且说谎时神色自若,面不改色。但在班上不偷钱。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也难以完成作业,成绩差。
  父親反映:在林聪在就读四年级时,到教师办公室偷取老师几百元钱。母亲反映:孩子出生半年就去工作,孩子由老人照顾。两姐弟感情非常好,姐弟两主动分担家务,和母亲的交流、沟通良好,但姐弟两和父亲的交流少、沟通不畅,姐姐恨父亲:姐姐在六年级时候因早恋被父亲暴打,膝盖脱臼,父亲自己将女儿的膝盖搞好,没有去医院治疗,最后落下病根膝盖积水,不能跑步。今年她中考没有参加体育考试,奶奶反映:从小到一年级不间断地拿家里面的钱。老师反映:这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对课上的知识掌握不牢,但酷爱阅读,他所有的知识来源几乎全来于课外书籍。
  三、分析与诊断
  第一个阶段:有意识、有动机地进行偷窃,主要有以下方面动机:
  1.为引起关注:小时候由于父母忙于工作,长期不在身边,使林聪借偷窃等问题行为引起父母的关注及师长更多的关怀。
  2.为报复:林聪无所有权满足欲望。有错时,父亲则以责打管教,缺乏适当疏导。
  3.为满足虚荣心:家庭对零用钱严格管制,当同伴间使用新奇物品时,自己也很想拥有,于是便加强林聪的欲望,以致于偷窃。
  4.为填补缺失的“爱”:对于父母的长期不在身边,林聪一知半解,也正因为婴儿时缺乏母亲的爱抚和有效的亲子陪伴,再加上偷窃对班级上形成恶性影响,他不得不争取友谊来填补他所缺失的“爱”。从他这次偷钱的细节和用钱的方式:在一周时间将一千六百花完了,主要请同学吃饭;吃肯德基;买烟就买中华;买饮料是买红牛。
  第二阶段:变成了强迫型偷窃行为,在潜意识下已形成偷窃—兴奋快感的心理条件反射。此阶段,个案对偷窃行为已难以有效控制。
  四、辅导策略
  根据以上的分析与诊断后,了解到林聪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来自家庭的爱与关怀。为引起父亲及师长的注意,林聪才出现偷窃偏差行为,于是跟林聪监护人共同确定辅导策略:
  1.个别谈话:定期约谈。
  2.行为改变技术。
  3.加强亲职教育:利用家庭访视、电话联系等方式,与其家庭联系,寻求共识以配合学校辅导措施,使林聪能充分感受到家庭的爱。
  五、与林聪监护人共同拟定短期目标
  去除偷窃行为;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放学后按时回家;改善林聪当前的人际关系。
  六、与林聪监护人共同拟定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了解自我的问题所在,完善其个性,增强道德感,增强其人际适应能力;增进道德意识,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到自信、自控,健康有序地人生发展。
  七、辅导过程
  1.第一阶段:
  (1)了解情况;
  (2)与林聪的奶奶个别谈话;
  (3)与林聪个别谈话;
  (4)家庭约访建立共识。
  2.第二阶段:
  (1)了解情况:奶奶反映其撒谎、“拿”别人东西的情况还是会有。老师反映课堂注意力较之前集中,也会举手回答问题,但班上同学的人际关系尚紧张。
  (2)运用认知疗法:林聪认为只要送东西给同学就可获得友谊,心理老师运用产婆术跟其辩论。让其知道这是不合理的想法。
  (3)运用厌恶疗法:向林聪详细介绍厌恶疗法的操作方法和具体实施方法。给林聪几根橡皮筋,套在自己的手腕上。当他有“拿”别人东西的冲动时,就拿这根橡皮筋狠狠地弹一下自己的手背。
  3.第三阶段:(1)让父亲以平常心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和孩子多沟通、多陪伴,用不同的方式和孩子交流。(2)强化厌恶疗法的效果:林聪对于偷窃行为有愧疚感。
  八、辅导反思
  (1)本个案需跟踪。(2)本案例中,林聪要家庭配合下,当事人能配合,在心理老师运用厌恶治疗,配合认知行为治疗时。(3)个案的辅导绝对需要团队的合作,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在此个案中,不是单凭心理老师或社工就可以完全解决问题,合作期间适时的联系及检讨修正是必要的。(4)本案中由于父亲与孩子缺少情感交流,在学校又被忽视和孤立,导致林聪的快乐取向转向于不良行为,并被不断地强化,以致越陷越深。潜意识中以这种消极行为作为自我精神补偿。心理老师及学校多次向林聪父亲提出建议要改变不良行为,家庭必须从陪伴开始,陪伴是用心陪伴而非流于形式,其实孩子更多的是需要静静倾听,以朋友对朋友的眼神交流。孩子从来都很清楚父母亲对他们的重视,但是重视比不上一次面对面的注视。   在班主任工作中,处理学生盗窃问题是非常棘手的。从个人意识层面讲,现在的班贼心理素质普遍很好,除非抓个现行,否则,他们不会轻易低头认错。从法律层面讲,盗窃是一种犯罪行为,应该交与司法机关处理,但由于嫌疑人是学生,班主任处理此类事件重在“治病救人”,并帮被盗的学生找回钱财,不能以公安機关的办案方式来解决。我们就要一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过程,才进行有效教育的关键。
  中学生偷窃行为成因有多种多样,我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来,分析我们学校学生的一些偷盗案例。
  主观原因:逆反心理、妒忌心理、捉弄心理、炫耀心理、攀比心理。客观原因:家庭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学生接触社会的面越来越大,各种知识、文化激荡、充斥校园,学校难以脱离社会而成为一个真空场。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思想教育不力,有的教师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对所谓的问题学生冷眼相看。
  九、中学生偷窃行为对策
  1.加强与家长的密切沟通。当学生出现偷窃行为时,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2.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学生出现偷窃行为,心理负担较重。担心被人发现暴露后又担心教师责骂、同学讽刺。
  3.依托社会资源,共护心理健康长成。可以聘请校外辅导员,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克服攀比心理,杜绝超前消费。在我校有留守学生俱乐部辅导老师和结对“留守父母”已成为帮助学生克服偷盗行为的主要措施之一。我们还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在学生中扎实开展法制教育的同时,结合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进行了分析点评,指出危害所在,力争把不良行为杜绝在萌芽状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切实解决中学生小偷小摸的行为,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接班人。
  相信只要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共同关心,努力和重视,中学生的偷窃行为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学生将朝着健康的、诚实的心灵之路不断迈进。教育工作比其它工作更具有复杂性,做好它更艰巨,我们只有耐心,耐心,再耐心,用心,用心,再用心,才能做好这项塑造人灵魂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龙春华.《行为心理学》.
  [2]许思安.《学校心理学》.
  [3]徐光兴.《学校心理学——教育与辅导的心理》.
  [4]伯恩斯.《新情绪疗法》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12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