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动物医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高等教育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是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目前在我国动物医学专业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形势下,动物医学专业教育由于办学资源、师资力量不足,技术开发力量相对薄弱,教育质量评估与保障体系亟待进一步改革。鉴于此,文章提出应建立和完善以评估为主的质量监控体系与运行保障机制,补充和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深化课程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增加投入,以确保动物医学专业教育整体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动物医学专业教育;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03
  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的不断发展,高校通过大幅扩招,使在校学生数激增,暴露出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足、管理与服务跟不上,保障系统运转困难等系列问题,使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下降,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动物医学专业教育亦如是。当前动物医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已成为教育管理部门和广大师生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动物医学专业教育的质量观及特点
  动物医学专业教育质量观具有发展的、多元化、适应性、特色化等特点,具体而言:
  1.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树立正确的动物医学专业教育质量观。随着高等学校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迈进不发的加快,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生源质量、师资队伍、办学经费、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后勤保证等一系列问题,但关键要看动物医学专业教育是否能够促进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能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的需求,是否有利于动物医学专业教育自身的发展。高校的人才培养要着眼于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的需要,正确看待和认识扩招带来的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受教育者自身的特点,结合动物医学专业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用人要求,全面、细致、深入地分析动物医学专业教育质量问题,建立动物医学专业教育保障体系,确保动物医学专业教育质量。
  2.适应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是动物医学专业教育的基本任务。动物医学专业教育要满足社会和个人需要,满足动物医学专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只有动物医学专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在社会实际工作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够有效地满足社会需求,才能称得上是高质量的教育。
  3.质量是动物医学专业教育的生命线,特色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结合各院校自身发展特色合理定位是动物医学专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特色性的质量观不仅体现在学科上,而且体现在校风、学风、学生素质上。
  二、现阶段我国动物医学专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主要困难
  1.动物医学专业教育办学资源不足。保障动物医学专业教育质量需要人、时、财、物的投入。这一困难在现阶段依然较为突出。
  2.师资力量,尤其是高水平的教师不足。一方面,目前我国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具有高学位、高职称教师的比率较西方国家要低得多,并且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均不尽合理。另一方面,教师中高水平、高素质的著名专家、学者与世界一流大学有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当下对高校教师的评价和考核指标和方向存在偏差,许多教学型高校考评教师不是以教学成绩为主,而是倾向于科研成果的多寡,使得教师不能将主要精力投身于教学。在某些大学里,形成了资深教授或有经验的教师为了实现自身所谓的价值,一心搞科研,把教学任务交给年轻的经验不足的教师,工作重心出现严重偏移的问题。
  3.德育的缺失。现在动物医学专业教育与社会现实这两者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动物医学专业教育在为社会提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一面,使高校的办学观、教师的教育观和价值观、学生的成才观和道德观出现偏差。
  4.管理制度滞后,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改革。教学管理制度的科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对稳定协调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然而,以往高校的管理制度只适应精英动物医学专业教育阶段的教学管理需要,它面对的是学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稳定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手段及生源质量等方面都已经或正在发生重大变革。许多院校却仍在沿用旧规章制度来管理变化了的高等学校,尚未构建一套如何适应动物医学专业教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常态下的管理制度,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效果。
  5.质量标准单一或缺失,成为教学质量保障的明显漏洞。质量标准是教学质量保障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大学内部的治理结构特别是教学管理很多仍然沿袭计划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设计上,出现单一的或者缺乏科学体系的质量标准,没有根据高校本身的实际建立质量标准体系,教学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又只是围绕已定的教学计划进行被动式管理,过于强调管理过程而忽视质量标准的调控,没有从源头上对质量标准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和把握,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认识上对教育质量的重视普遍提高,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做出了许多的努力,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并没有形成稳定的教学质量及其评价指标,指标体系的设计又越来越精致、复杂,但真正能够有效地改进教与学质量的评价手段比较匮乏,教学质量保障的核心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6.教育质量保障技术开发力量相对薄弱。一是目前没有开发出一种能科学测量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之间关系的技术。二是在考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方面,也还没有一种科学、有效、可靠的方法。
  三、动物医学专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原则
  所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其功能目标是保证教与学的效果。   1.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
  明确动物医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原则是构建该体系的前提。在构建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应遵守如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要素包括观念、管理、条件、机制、制度等,涉及教师、学生、教学设施和条件等,还与学校定位、培养目标和管理等有关,是由学校、学院、教研室等构成的多层次、多向度的网络。因此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必须贯彻系统性原则。
  (2)可行性原则 科学合理地构建与实施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必须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做到操作上可行,有较明确、便于操作的工作指标和评价标准;效果上可行,易于为广大师生员工所接受。
  (3)目标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监控的任务就是发现偏离于计划目标的误差,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发生的偏差,从而确保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学质量监控不是对教学人员的监控,而是对教学行为及教学管理行为的监控。
  (4)全员性原则 培养人才是学校的基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的保证离不开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人人都是质量监控系统中的一分子,其中学生是主体,职能部门是核心,二级学院、教研室和教师是基础和保证。
  (5)全程性原则 教学质量主要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不是靠最后的评价检查出来的。因此,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然后进入下一循环的监控过程。
  (6)可持续发展原则 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教学过程是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的,因此必须根据内外部因素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与完善。所以构建与实施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必须遵循动态性原则。
  2.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
  (1)改革教育经费管理体制。高校的办学经费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长期以来,教育主管部门划拨教育经费的根据是以高校的名气与规模,这势必造成教育经费分配不公以及部分院校经费严重短缺的状况,因此必须改革教育经费的管理。政府应组织财政、物价、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多方面的专家,对不同类型动物医学专业教育机构和专业的办学成本进行科学的预算,并提出合理的意见,促成合理的财政拨款机制和学校收费机制,真正解决教育办学成本合理分担的问题。
  (2)改革学术管理体制。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这两者之间冲突在所有的高校都是不可避免的,一般都表现为学术管理“行政化”、学术权力“边缘化”。因此,要想使教学质量保障有,应合理配置两种权力,使学术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发挥。
  (3)完善评估体系。根据高等教育和高教评估的国际趋势以及我国的现状,修改完善现有高教评估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不同学校类型,确定不同的评估重点。
  3.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作用
  (1)激励作用 这些措施说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调动了师生的竞争意识和教学积极性,为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激励作用。
  (2)促进作用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使得教学管理制度更加严谨完善,教师作为“教”的一方,进一步明确了自身的工作职责,明确了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对教学有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认识,对自身工作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体系的建立,使得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好的发挥,竞争意识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
  (3)监督作用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对于老师来说,不管在教学过程和师德师风建设方面都起了很大的监督作用。以教学过程来说,在抓课前准备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培养目标,熟悉教材、大纲,做好计划进度,备好教案,课堂设计灵活,内容丰富,教法得当,能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兴趣出发,来设计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思维、情感,把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形成,人格的完善作为学生的发展要素来看待,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克服被动的接受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做到掌控全局,调节气氛,调动情绪,教管结合,师生互动。在课后检查中,要求老师课后认真批阅作业,进行个别辅导,作好总结,重视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在培养学生严谨求学,诚实守信,踏实做人方面起了很大的监督作用。
  当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实施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的特点,各高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可概括为图1所示。
  1.建立和完善以专业评估为主要手段的多层次质量监控体系。
  (1)完善政府主导的综合性评估。根据动物医学专业教育分类发展的要求,建立起科学的分类评估体系。“分类”应该综合考虑动物医学专业教育的层次,即综合性、多科性和单科性院校,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不同类型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按照不同的标准来评估,体现分类指导的原则。
  (2)完善高校自身评估。这是目前高校评估中最薄弱的方面,在加强质量的外部保障体系构建的同时,各高校要切实加强质量的内部保障体系构建。继续深化学分制等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控制(当前要着重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努力建立由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内部评估和认证机制;实施“三级听课制”、教学督导制、教学信息员制。
  2.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据统计,我国动物医学院校高校生师比远高于世界发达国家,因此,要采取有力措施,补充教师、培养教师,这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更是我国动物医学专业教育能够持续发展根本保证。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教师是主体。应大力改善教师的教学科研和物质文化生活条件,以保持骨干教师队伍的稳定。实施名师工程,将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科专业建设紧密结合;加强学科梯队建设,培养学术带头人、学科骨干和优秀青年教师;坚持教授上教学第一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3107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