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云生态上的企业级服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资本热捧的背后是移动时代与DT时代的到来,催生云计算、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促进企业级IT应用转型升级。
  近几年来企业级服务领域风险投资明显加速,2014年融资案(228例)是2013年(103例)的一倍多,2014年前三季度(233例)已经超过2014年的总量。
  资本热捧的背后是移动时代与DT时代的到来,催生云计算、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促进企业级IT应用的转型升级。
  “移动化、云端化与数据资产化”三大趋势赋予企业级服务新内涵,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为企业价值提升而服务。云计算在欧美的普及和应用首先掀起了企业级IT应用升级的浪潮,众多巨头的成功也激励我国传统软件商们积极转型,抓住此轮时代机遇力争逆袭。
  追本溯源,科技进步推动行业起飞
  一、内涵变迁,云生态上的企业级服务
  企业级应用指向云端。企业级服务作为一个传统意义上早已存在的宽泛概念,在这次资本与创业共舞的浪潮中,被赋予了更多互联网时代的新标签,其中份量最重的,是被视作未来社会基础设施之一的―云计算。
  Salesforce与亚马逊AWS借助云计算成就巨大商业成功,激励着传统企业计算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方式逐渐产生变化,曾经需要高额IT资本投入而被视作商业堡垒的企业级服务与应用市场,开始触摸“云彩”,登上系统重构的阶梯。
  分布式计算和虚拟化技术,帮助企业的CTO、CIO们从繁杂的本地计算资源架设和维护工作中解脱出来,找出一片空隙重新回到服务体验与商业模式的思考。
  云计算是实现企业级服务的新架构。时至今日,企业级服务的交付实现已开始借助云计算来创新服务供应模式。
  人类社会不断数据化与网络化,要求背后必须存在足够强力的系统,以支持社会运转所需的庞大计算和处理分析能力,从目前来看云计算很可能承担此历史使命。
  云计算=“平台”+“服务”。理解现阶段及未来企业级应用的交付模式,必须先从理解云计算开始。从便于理解的角度,抽象出云计算概念的两层意义:
  “云计算平台”:是一种按需提供强大计算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和应用)的系统,管理着一个“可扩展的网络超级计算机”,属于技术的范畴。
  “云计算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商业服务模式,本质上是为用户随时随地、永不下线地接入服务,支持海量用户按需获取服务资源,同时还保证服务供应的高性能、高可靠度。
  总而言之,云计算即是从云端提供的远程的计算资源服务,云计算以它低成本、高效率和高可靠度的方式,解决了大数据的计算问题。
  云计算平台在原型设计之初便考虑到“三大”―“大用户”、“大数据”、“大系统”问题的解决方案,其本身天然具备支持云计算服务的技术基础和优势,所以二者的结合应用,是目前云计算主要的供应方式。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该如何定义当今的企业级服务?
  事实上,最初企业级服务概念的出现,主要是传统IT软硬件企业的倡导,彼时提供的服务主要是本地软硬件的服务。而过去十年企业级IT服务陷入低利润的泥潭,随后出现的互联网与云计算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
  大胆预测,未来企业级服务将更加云端化、移动化、数据资产化:服务会更多地通过互联网来交付,移动设备作为服务终端将占据可观比重,大数据将成为新的企业资产创造出巨大价值。
  厂商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将不再局限于ICT领域(1.0时代),而是借助云计算搭建整体底层框架,提供从商业平台到数据应用,及更富有想象力的增值服务(2.0时代)。
  综上所述,我们给出的企业级服务的新内涵为:以企业价值提升为最终目的综合应用和服务。
  企业级应用将植根于云生态系统。在技术世界里谈生态系统Ecosystem,其实强调的是代码和信息以外的思维纵深。
  这里谈一下对未来云生态的看法。
  理想的云生态可能建立在核心基础设施层之上,基础设施层是系统运作的中心,由基础设施服务商提供维系整个生态运作发展的基本服务,再由各其他层级的服务供应商向外提供微观级应用,最终辐射整个社会对各大传统领域进行数据化改造,释放出大数据所蕴藏的巨大能量。
  在这个理想生态中,流动代谢的生产资源是外部环境和系统内部运作产生的大数据,整个系统能量产生的作用机制,则是云计算资源转化为社会和经济效能的过程。
  所有生态参与者与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使整个生态共生和互生、携手向前,进化成更高维度的小社会或资源转化为更新级别的生态系统。
  二、云中诞生到开枝散叶,美国企业级应用的成长壮大
  博古观今,企业级服务行业前进的驱动力之源,可从云计算的发展历程中窥知一二。
  SaaS(软件即服务)的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Salesforce首先应用于商业以来,云计算服务的实践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
  但真正让云计算在整个科技圈激起波澜的,还应归功于亚马逊于2005年推出的AWS服务,这一重磅战略平台的推出,让计算资源成为虚拟商品而得以变现。
  美股市场步入壮年,创新之秀永不冷落。美国科技行业近几十年来孕育了一大批成熟的企业级应用提供商,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整个市场已经进入了青壮年期,各垂直领域存在不同程度的红海竞争。
  但棋局的另一面,Slack、Palantir、Cloudera等未上市种子选手的相继萌芽,估值在短短几年内像坐上了火箭一路飙升,这一切似乎表明科技游戏远未结束,资本市场对创新的技术力量仍然无比渴望。
  全球云计算市场平稳增长。如今的市场,已经对云计算敞开怀抱,移动化的浪潮也推动了各行各业乃至政府部门,开始接受云服务理念。
  我们来看IDC的研究数据,2014年全球69%的IT企业已经在云端运行应用或基础架构,比2012年时上升了12个百分点。   据Gartner对行业的观察,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内以年均17%的增速平稳攀升,预计2015年全球市场规模可达1800亿美元,即达到万亿人民币量级,而到2017年市场将扩大至可观的2400亿美元,届时的云中水池,将培育出怎样的大鱼令人期待。
  三、本土网企紧追机遇
  我国本土软件企业长期在蛰伏中成长。
  回首国内,我国企业级应用领域发育较晚,云计算产业早期主要是在学习美国经验的基础上完成学习导入,由于国内特殊的政策和经济环境,本土管理软件企业发展一直处于不温不火(除操作系统、财务等壁垒高的领域外),国外大品牌(如Oracle、SAP、微软等)便在历史机遇下主导着市场,所以本土企业级软件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蛰伏中缓慢成长。
  市场另一面,我国拥有数千万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低、管理混乱是长期困扰企业主心头的顽疾,但当时大厂品牌的软件普遍收费贵、使用复杂,往往与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并不能做到很好的匹配,所以我国数千万中小企业的管理软件需求,长时间未能得到满足。
  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带来突破旧有秩序的黄金机遇。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迅猛爆发,给我国本土企业服务商发展带来了黄金机遇,同时国家政策的支持,也鼓舞了国产品牌实现突围的勇气。
  这几年,一大批敢于攻坚克难的创业者加入到这个长期不被看好的行业,尝试用互联网的精神和思维改造行业现状,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企业服务。
  我国云计算产业市场,规模较小的企业增速较快。参考赛迪研究院估算的数据,2014年我国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约68亿元人民币(略超10亿美元),仅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0.7%,但整体增速达到32%,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此外,云计算的发展也带动和促进了上下游电子产品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预计到2015年,我国云计算上下游产业规模将超过3500亿元。
  总体来看,我国企业级服务大部分领域尚处于播种和市场培育阶段,企业级服务提供商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
  通用应用服务商:主要是销售管理/CRM、办公协作/OA、ERP、HRM/HCM、安全服务、财务等领域的SaaS应用。
  IT综合服务商:包括云计算(除SaaS以外的基础设施、平台、后端、流程等服务)、大数据/商业智能BI、B2D(面向开发者服务),以及各类IT软硬件系统的搭建和应用。
  垂直行业应用提供商:典型的如法律、工程、医学、教育等垂直领域的应用,以及综合类应用。
  盘子小、增速快、空白大、未知多,是目前我国企业级市场主要特征。正是这此尚处蛮荒的时代节点,给了很多新创企业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在可预见的未来,由互联网企业领头、传统软件和通信厂商转型并入、创业团队破坏式创新的基本格调将会继续。正可谓尘埃落定未有时,强龙出海待可期。
  四、技术演进带来的商业模式变革
  技术演进推动需求升级、提高效率和控制成本是企业共同诉求。企业级应用的诞生,终极目的还是为企业价值提升的主题服务,目前市场上应用服务商的思路主要从价值创造的两端入手:
  入口端:通过改进商业流程提高生产效率,输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更精准的营销,加速了现金流入。
  出口端: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和管理效能,降低产业链无谓环节的损耗,减缓利润的流出。
  云计算通过重塑IT系统资源提供新的服务方式。从本质看,云计算启发IT从业人员一种新的计算资源组合方式,通过云计算的平台服务,企业的IT系统布置在云端,大大地提升了系统本身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同时具备了更高的可靠性能,系统横向扩展更容易实现,更便于管理。
  服务方式的重构,锻造出新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变革结果,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云计算将IT服务的性能和效率提升到极致,同时满足企业用户按需使用和计费的弹性需求,计算资源(存储/CDN、计算能力、数据库等)和相应的服务(云安全、监管、应用服务等)被当作商品来售卖,比如IaaS和PaaS模式。
  SaaS模式有望取代传统授权的软件交付模式,软件作为一种服务,以出租的形式交付给需求方,一方面降低了首次使用的大笔资本投入和繁琐的本地安装调试。
  另一方面又减少了本地更新和运维的人员和成本支出,同时还巧妙地解决了困扰软件界多年的盗版问题,可谓一箭多雕。
  这里需强调的是,SaaS模式所采用的租金计价,给服务供需双方均带来一定程度的便利,但长期来看,经济价值会如何,却并非可以简单评判,需要结合具体应用环境分析后方可决断。
  对于SaaS服务商来说,选择SaaS较低的首期投入和各种便利,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客户,但同时软件财务收益的回收期被拉长了,单用户累计收入可能需要3~4年,才能与授权模式相当(按照BCG的测算)。
  这意味着SaaS企业前期必然面临阶段性亏损,同时售后服务的工作量和维护成本也显著增大。
  对于企业用户来说,省去了繁琐的运维和升级固然好,但SaaS服务通常较低的定制特性,与企业当下IT系统的兼容问题,并不易解决。
  此外,政府机构、金融行业等敏感实体,对数据安全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公共云的SaaS服务若想完成大范围普及,还必须跨过此门槛。
  跃马扬鞭,行业格局变幻展望
  一、巨头布局上游设施,中小企业卡位下游应用
  云服务作为未来企业级应用最主要的商业模式之一,我们可从云产业链角度,一窥企业级服务行业整体发展脉络:
  SaaS是主导行业规模增长的主旋律。
  由于SaaS承担了云计算对接全产业的服务使命,也是传统企业软件商业模式转型的主要路径,其市场价值从长远来看,将更具备延伸性提高的空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4243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