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落实科学评价理念,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就落实科学评价理念,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这一问题,从三个方面发表了作者的一些观点:(一)注重过程性评价,促进知识的发现与能力的形成;(二)准确定位评价切入点,引导学生步入正确感悟的路径;(三)注重发展性评价,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元评价;评价功能;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教学离不开评价,《课程改革纲要》对评价提出了纲领性的意见,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优化评价策略,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结果与过程的评价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通过有效评价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注重过程性评价,促进知识的发现与能力的形成
  学习评价要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结果”与“过程”都要进入教师关注的视野。教师要对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给予细心的观察和科学的评价,以肯定学生的进步与成绩,给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让学生满怀信心地行走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教师设计阅读或写作等语文实践活动,应该立足教材和学生实际进行潜心研究,对教材中重难点的把握和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做好预设和相应的评价设计。比如,研读《中国石拱桥》这篇说明文,笔者对教材和学生做出这样的分析: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级的第一篇说明文,文章整体上使用的是逻辑顺序,但在某些部分也使用到了时间顺序,加之本文是说明建筑物的事物说明文,学生有可能会想当然地以为文章应该使用空间顺序。对于初次接触说明方法的初一学生来说,要正确把握整篇文章的说明顺序并不容易。于是,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应该对课堂上学生学习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正确估计并做出相应的评价设计。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决定在课堂上对三种说明方法先进行简单介绍,然后请学生思考课文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假如学生回答是空间顺序,可进一步追问:如果是空间顺序,一般要有立足点和方位词,请找出来。让学生在寻找立足点和方位词的过程中理解什么叫空间顺序。如果学生回答是时间顺序,可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找出依据:有关石拱桥历史发展的说明采用了时间顺序: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长虹大桥,以时间先后为序。之后,接着提问:那么在介绍其他内容的时候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比如介绍世界石拱桥的一般特点、我国石拱桥的特点、赵州桥的特点、卢沟桥的特点的时候,也是按照时间顺序吗?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明确: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的叙述逻辑。在此基础上可以归纳总结:说明顺序可以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但是绝不意味着所有的说明文只能采取其中的一种顺序。而且可以肯定地说,大多数说明文是综合这三种说明顺序的。这里有个大小多少的问题,就是以什么为主的问题。请学生判断这篇文章整体上主要采用了什么顺序。
  这样的教学评价设计,既让学生明白认为课文完全采用时间或空间顺序的认识结果是错误的,又让学生知道错误产生的原因,并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掌握了相关的知识。
  二、准确定位评价切入点,引导学生步入正确感悟的路径
  教学评价的功能很多,如激励、诊断、导向等。新课程倡导激励性评价,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排斥否定性评价的作用。即使是激励性评价,也并不排斥否定和批评,有时恰如其分的批评也能达到鼓励的目的。教室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学生在课堂上出错是正常的。学生的错误恰恰暴露了存在的问题,也正是教师寻找并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无视和逃避学生的错误。错误也有其自身的价值,教师要善待与利用学生的错误,借此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并通过交流讨论形成正确认识,促进学生的阅读、感悟、概括、表达等各种能力以及人文素养得到应有的提高。譬如,我校一年轻教师教学《最后一课》,当进行到某一环节时,问学生韩麦尔先生这天为什么穿得特别漂亮,一女生回答说韩麦尔先生是个爱美的人,老师给予了肯定,之后又指定其他几名学生发言。最后,老师评价大家的发言都很好,就进行了下一环节的教学。教学过程中,女生的回答显然有悖于文本和作者本意,这位女生根本没有认真研读课文,是主观臆想的结论。作为教师,理应适时指出这一观点的错误,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文本,得出正确的感悟结果。而这位教师却无视学生的错误,依然做出“好”“大家回答得都很好”的评价,不论是非曲直,一味赞赏,这种在误判断的基础上又给予激励性评价的做法是万万要不得的。其实,教师完全可以锁定“这天”这个关键词,作为评价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作出正确判断。例如,当那位女生回答“他是个爱美的人”时,教师应该围绕预先设计的切入点,指出学生回答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对学生的回答作出了委婉的否定,发挥了评价的诊断功能;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到问题中的关键词“这天”,由此指向“最后一课”这个有特殊内涵的故事背景,进而引导学生理解韩麦尔先生如此穿着的真正用意、此刻的精神世界及其思想品质。
  三、注重发展性评价,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课堂评价不仅仅是为了评判、甄别,更主要是为了激励、唤醒和促进。唯其如此,才能使学生拥有阳光般的心情和满满的信心,并不断地品尝快乐,拥抱成功。因此,设计教学评价务必要遵循发展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进步与成长。例如,在某个朗读教学环节,笔者开展“比比看,看谁读得好”这样的活动,可以作如下教学评价设计:一是使用相对评价法。这种做法的前提是教师比较熟悉学生情况,在进行教学评价设计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选择水平悬殊的学生进行比较。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比过于强烈会夸大相互之间的差异,就好比让学生比较姚明和潘长江谁高一样。教师可以选择水平相差不大的学生,这样才更有比较性,或者可以采用组际之间竞赛的形式。二是使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可以设计让其他学生评价这两位同学在朗读上比原来有了哪些进步,还有哪些不足有待改进,等等。这是符合新课改提倡的发展性评价原则的。注重发展性评价,是实行学生主体的纵向比较,而不是跟同伴之间进行横向比较,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喜欢语文学科,并不断取得进步。
  (编辑:龙贤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4964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