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观察 质疑 解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教育要“以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课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又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它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还可以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科学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象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良好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
  一、从大自然中获取知识
  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向大自然,去对周围的一切进行认真观察,仔细比较,准确分类来获取知识,是创造小学科学课新课型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生在大自然中可与观察对象直接接触,属于直接观察,具有真实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进行热爱大自然教育的有效途径。概括以事实作为依据,只有掌握了大量感知材料,才能进行思维加工。要想获取大量的感知材料,就要深入到大自然中去,认真地观察、实验。在探索过程中,还要对感知材料,即对自然事物的特征、自然现象的变化情况用语言进行描述,再结合过去的知识和体验,与同学们一起讨论,通过比较、分类、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最后概括出科学结论。
  二、对科学结论要善于质疑
  任何一个科学结论的概括和形成,都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参与者的学识层次高低的不同,每次只能形成一个相应水平的结论,还会随着学习的深化和发展,逐步提高,逐步完善,逐步加深。例如:对“水”的研究,从低年级开始认识水,以后到中年级、高年级对水的认识是逐步加深的。科学结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在发展变化着的。例如:关于对宇宙的认识,古代人总以为地是平的,四面都是海水。人们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实验活动,对自然界的认识逐步深入。由于科学的发展,才有今天概括出的关于太阳系和无限宇宙的科学结论。因此,要鼓励学生对各种结论提出质疑,鼓励学生观察、实验,从而验证结论的正确与否。
  除引导学生在学习的教材中发现问题外,对低、中年级学生还可以让他们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现象和各种奇妙的自然现象;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观察、分析各种社会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再到科学知识宝库中去找答案。这是保持和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重要途径,又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三、学写科学小论文
  科学小论文就是通过对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实验、分析、推理得出的结果或是结论,再把研究和认识的过程与得出的结论或结果按一定的格式写出报告或总结。认真学会科学小论文,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语言表达水平,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篇好的科学小论文,还能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对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有一定的价值。
  写科学小论文的主要目的,并不单是它的本身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学生灵活运用自然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研究科学的正确态度和方法。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有限,写科学小论文中的见解和论点不一定是什么发明创造,但是,只要是过去不知道的,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了科学道理,并且在自行研究的过程中,使自己对自然科学知识、能力、兴趣方面都得到提高,那么学习撰写科学小论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总之,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真正让学生展开“探究大自然奥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学会自行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在科学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造能力,就会为以后培养出创造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184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