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中说明文教学探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说明类文章范围较广泛,包括科普读物、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它集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是初中语文阅读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说明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8594(2010)04-0018-02
说明类文章范围较广泛,包括科普读物、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它集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是初中语文阅读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初中语文教学中所涉及的说明文的基础知识,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性质和说明的主要内容,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的表达方式,说明的语言。说明文阅读知识点主要有: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及要说明的事理:理清说明思路,明确说明顺序:正确判断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并理解表达作用;了解说明文中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的表达作用;进行与文段内容有联系的个性化表达等等。下面是在实际教学中就说明文教学的一些体会供大家共勉,不当之处,请给予指正。
一、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性质和说明的主要内容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可以从三方面入手:(1)看题目;(2)看段首;(3)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等。其次须通读全文,了解重要信息。再次要掌握一定的概括方法,概括文章的说明中心一般要围绕三个问题来进行:(1)、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的?(2)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3)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的?概括方法可用公式“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如文中有说明特征的中心句可直接用中心句。如果一段说明文将说明对象分成几部分别说明。或列点说明某一对象的特征,概括时不可以偏概全
教材中的说明文从说明对象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事物性说明文和事理性说明文。事物性说明文的说明要点是名称、方位、规模、布局、历史沿革、价值等,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事理性说明文的说明要点是分类、形态、形成过程、特征性质、发展变化、益害或用途,如《死海不死》等;要明确一篇文章的说明对象,首先应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内容,弄清它属于哪一类说明文,就可以基本判定文章的写作对象。在说明文中,说明对象常常在文章标题中就体现出来,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了解各类文章的说明要点,便于尽快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应当说明的是,文章对个要点的说明并不是等量奇观的。作者从一定的目的出发,在处理材料上总是有详有略的。凡详写的地方,一定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反映的最充分的地方。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以赵州桥和芦沟桥为例,介绍了中国石拱桥建筑在设计、施工和艺术价值上的成就。而介绍这两座桥竟占全文2/3的篇幅。因此,必须分析文章的详略,从详略的分析中,抓住对象的本质和特征。
二、把握说明顺序、了解文章脉络
说明文的特点之一就是“言之有序”,理清了“序”就有利于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说明的顺序,主要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凡写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包括动植物的生态变化过程)或生产过程的文章,常将其自身的变化规律与时间顺序统一起来进行说明;凡介绍建筑物或其他静物的文章,常按空间顺序来说明。
什么是逻辑顺序呢?逻辑,讲的是人们的思维规律;以人们认识事物、思考问题的规律为序,就是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具体有由主到次、先总后分、先因后果、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体质、由性能到功能、由一般到特殊等。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先概括性的说明石拱桥的外形、结构和功用;然后,指出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接着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分别说明它们的独特构造和高度的艺术水平,最后,综述我国桥梁事业,尤其是石拱桥的新发展。从现象到本质,如《看云识天气》;由此及彼,如《眼睛与仿生学》。这些顺序,都反映着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因此,都归入事理的逻辑顺序这一类。同一篇文章可有几种说明顺序,应注意认清,讲读这类课文,不仅要明确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而且要作具体的分析。
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主要有四种:并列式,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平等的。此种结构多见于使用空间顺序的说明文,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对十幅大浮雕的说明。连贯式,各层次之间按事物过程安排层次,前后相互承接。此种结构多见于使用时间顺序的说明文,如《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一文,按书籍的发展演变过过程,先后说明了甲骨文、竹简、帛书、雕板印刷书、活字印刷书、采用现代缩微技术印刷的书等。递进式,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此种结构多见于使用逻辑顺序的说明文,如《向沙漠进军》写征服沙漠的方法时,采用递进式结构,即先写如何抵御(守势),进而写如何进军(攻势)。总分式,这种结构大致有三种情形:A、总分式;B、分总式;C、总分总式。此种结构也多见于使用逻辑顺序从概括到具体或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先说石拱桥的特点,再说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然后说明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及建国后中国石拱桥取得的巨大成就,这就是“总-分-总”式。
三、准确判别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为了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得清楚明白,必须使用相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作诠释、摹状貌等。一篇文章中常常是不止一种说明方法,而是将几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对使用某种说明方法作用的分析,先要明白各种说明方法的通常的作用,再与说明对象的特征和具体语境结合起来。常见说明方法如下:
1、下定义和作诠释。下定义,要求言简意明的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种差,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属概念,就是物候学――种概念。作诠释,是对事物的某些非本质特征的具体解说,起补充说明定义的作用。例如,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在文章中,定义和诠释常常一起用,两者同时用,可以准确而详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阅读中,认真分析定义和诠释,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对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也是有益的。
2、举例和描摹。例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在讲到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时,就举了1962年北京地区农业季节来的晚,农作物受到低温浸害的例子。《看云识天气》一文,对云的形态就有许多生动的描写。指导学生分析具体的例子和生动的描写,可以丰富感性认识,更好的理解抽象事理,更鲜明的认识事物的特征。
3、图表和数字。图表的作用是直观,《故宫博物院》中就有几幅插图,边读文字边看图,文字所说明的内容就一目了然。数字也很重要。《中国石拱桥》中就用了一些数字,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这些数字比“高”“快”“大”等模糊语言就具体得多。
4、分类别。这是把被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几类,并逐一说明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内容清晰明白、条理分明。
5、作比较。选择与说明事物有一定内在联系或外部联系的事物或事理进行比较,最大的作用是使被说明对象特征更加突出、更加清楚明白。
6、打比方。这是运用比喻说明事物的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说明文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这个方法也常与摹状貌等说明方法同时使用。
另外,还要在语境中理解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对数量的多少、范围的大小、程度的深浅、次序的先后等方面做出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反映。
概而言之,阅读说明文,首先应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然后在理解说明内容的同时,把握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再在比较、分析中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205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