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R18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4-0246-01【摘要】通过对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的调查,探索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及控制方法。着重在健康宣教、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疫情监测及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方面采取措施,对手足口病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控制。
  【关键词】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手足口病( hand - foot -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全球性幼儿和儿童常见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以引起患者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以及溃疡为主要特征,个别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快还可引起致命性并发症,而导致死亡。可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个种类,其中最为常见的有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EV71。目前尚无疫苗可以预防手足口病,也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该病,做好婴幼儿的防控工作,是减少发病率和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1流行特征与病原学
  手足口病四季都有可能发病,其中夏季和秋季较为多见,而在冬季发病则较为少见。该病没有严格的地区性分布极为广泛,常见为爆发流行后散发。该病传染性非常强,而且传播途径也很复杂,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大规模的流行。幼儿、儿童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是最容易发生集体感染的场所。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或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流行期间病人是最主要的传染源,疱疹破溃后溢出的液中含有大量病毒。此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4℃可存活1年,-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
  2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7天,前驱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上感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病前1~2天或发病同时有发热现象,一般都在38℃左右, 并有轻度白细胞总数升高迹象,继之在口腔黏膜、手足等部位的皮肤出现皮疹。典型皮疹为丘疹及丘疮疹,手足多发于手掌、手指屈侧,脚掌、脚趾屈侧,而口腔则多发于软腭、硬腭、舌尖、颊粘膜上,也有部分患者出现在臀部及面颊部,主要表现为周边有红晕的红色丘疹或白色水疱,还有部分病例没有出现皮疹,但其病情往往为比较严重型。
  3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及方式多样化, 其中以粪便、口和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要途径,亦可因接触患者皮肤、粘膜的疱疹液而受到感染。患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均含有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被患者污染的手、玩具、日常用品、床上用品及医疗器具等日常接触均可间接传播病毒。
  4手足口病流行季节的预防控制措施
  4.1 普及防病知识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复杂多样,预防控制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开展健康教育,在容易发生病毒感染的场所(如托幼机构、学校、医院等),张贴相关宣传品,对群众进行相关知识普及,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防控知识,积极对手足口病进行防控,提高群众自身保护能力,实行群防群治。
  4.2 切断传播途径
  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在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应该保持通风换气,为减少病毒间接传播,每日应对玩具、日常用具、餐具等进行清洗消毒,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皮肤经常碰触的地方进行擦拭消毒,并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搞好环境、食品及个人卫生。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为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家长应尽量少带儿童到公共场所[1],并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医疗机构要加强感染控制工作,在流行期间要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注意空气洁净[2]。如出现发热、出疹等可疑症状时要及时送诊,手足口病因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弛缓性麻痹等,故家长不可掉以轻心,应及时带孩子到当地医疗机构就诊、复查和卫生防疫站进行检测[3]。一旦发现感染上手足口病,应及时将患者隔离,并快速开展疫点消毒处理,指导现场对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及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餐饮用具等进行清毒,同时讲解不外出、不走亲访友等活动的方法和知识,切断传播途径,以免造成传染而让该病流行蔓延。
  4.3 疫情监测
  按照《关于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 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疫情监测和管理,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及时发现并隔离患者,是控制手足口病流行的关键。当发生手足口病疫情时,第一时间派专业人员到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相关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以明确病原并进行分型鉴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依法开展对辖区内医疗机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指导和考核,深入医疗机构及时了解疫情,并鼓励医疗机构主动报告疫情,强化医疗机构感染控制工作,严格消毒隔离制度,避免院内交叉感染,设立发热与疱疹病例专门诊室[4]。
  4.4 手足口病的常用消毒方法
  手足口病的病毒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乙醇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消毒首选含氯消毒剂和含碘消毒剂,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含氯石灰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因此,消毒手足口病污染物品的有效方法可为煮沸消毒、流通蒸汽消毒以及压力蒸汽消毒;可用3%漂白粉浸泡患者粪便及其他排泄物来进行消毒;选择有效氯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液或0.1%~0.2%的双长链季铵盐类消毒液对家具、门、地面、墙面等进行消毒;因病毒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可将患者衣物放在阳光下暴晒, 并保持室内通风换气。疫源地消毒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参考文献
  [1]徐旭军,周景琳.手足口病53例临床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4,1:38
  [2]刘灿兰,赵琳娜,泰元安.手足口病及其医院感染控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4(4):331~335
  [3]何家鑫,沈晓娜.手足口病流行特点及其防治[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1,7(3):22~24
  [4]陈建伟.浅谈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治疗[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8,11(3):335~336
  
  作者单位:510405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322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