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理想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时期教育发展离不开理想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所谓理想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师生间的相互和谐、彼此吸引的融洽关系,是一种让每个学生都有存在感和归属感的理想教育生态,其中教师在理想师生关系的构建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工作中要做到以生为本,尊重爱护学生;换位思考,理解宽容学生;宽严相济,公平对待学生;完善自我,彰显人格魅力,进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身业务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师生关系;以生为本;换位思考;宽严相济;完善自我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03-0018-02
  何谓理想的师生关系?有人曾对这一问题进行过问卷调查,在此项调查中,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有关人员等对“最理想的师生关系”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和认识。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虽然调查结果不尽相同,但大家对师生关系的看法却是一致的,即教师与学生应该“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共享共创,教学相长”。基于此,笔者认为,理想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师生间的相互和谐、彼此吸引的融洽关系,是一种让每个学生都有存在感和归属感的理想教育生态。
  师生关系因为受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并伴随着历史的影响和现实因素的桎梏,所以在实际的教育环境中,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尤其教师要在理想师生关系的构建中发挥主导作用。
  一、以生为本,尊重爱护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美国思想家爱默生也曾经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由此可见,尊重是架构在师生心灵之间的一座桥梁。教师尊重学生并信任学生,方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学生内心的真实状态;教师放下威严的“架子”,深入到学生中间去,用微笑和热情对待学生,学会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方能实现与学生心灵上的沟通。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选择与兴趣,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并及时对学生的选择给予帮助,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当学生犯了错误时,不要当面批评甚至体罚他们,教师要学会巧设台阶,给学生留有余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笔者班级中有一位苏同学,他是一位行为习惯差、自制力薄弱的学生,每次犯了错误,虽然认错态度诚恳,但是改错效果却不尽人意。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从未对他进行过通报批评,而是通过个别谈心、耐心教育的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真正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并慢慢改掉自己身上的坏习惯。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只有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对学生多一点爱护和尊重,学生才会对教师多一些敬重与爱戴,这样不仅能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而且会促进师生关系逐渐趋向和谐、亲密。
  二、换位思考,理解寬容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这就启示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多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对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宽容,从而使教育效果最佳化。
  笔者班级里有一位孙同学,他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曾因为没带家庭作业,又拒绝让父母将作业送到学校而与教师发生言语争执,不仅思想偏激出言顶撞教师,而且还不愿意配合教师的工作,甚至当着其家长的面,对教师恶语相向。事后,笔者通过和其家长沟通,得知孙同学的父母也不善言语,家庭成员间缺少沟通与交流,不仅如此,他还游戏成瘾,不听父母的管教。自那以后,笔者便对孙同学多了一些关注,不仅经常辅导他的家庭作业,而且还找机会与其聊天、交流,聆听他的心理诉求。久而久之,他开始乐于和笔者聊一些关于学习和家庭方面的事情,也不再沉迷于游戏,而是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到了学习上,性格随之也开朗了许多。所以,理解和宽容是一种温柔的力量,它不但可以穿透人的心灵,实现师生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而且也往往能创出教育的新境界。
  三、宽严相济,公平对待学生
  教育家陶行知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作为教师,笔者既有过对学生严厉过头的教育经历,亦有过对学生动辄表扬却不被领情的无奈,实践证明这两种极端均不可取。教师对待学生应宽严适度,无论优等生还是待优生,教师都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具体而言,“严爱”优等学生,不仅教育他们学业要优,而且人品要优;“博爱”中等生,中等生是班级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既不像优等生那样容易产生优越感,也不像学困生那样有自卑感。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要充分了解他们的特点,因材施教,及时教导他们要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不应安于现状;“偏爱”学困生,学困生由于各种原因在班集体中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他们大多缺乏自信心,甚至有自卑感。对于这类学生,教师仅仅给予关爱是不够的,而应该与其做好沟通与交流,并开启家校共育的模式,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都要认真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及时的表扬与适时的引导是关键。
  四、完善自我,彰显人格魅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教育家叶圣陶也认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所以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不断完善自己,才能真正成为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才会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严谨治学、勤奋工作、无私奉献,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切实提高师德修养,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学习和研究,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创新,以自己的教学艺术征服全体学生。
  新时期教育的发展需要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教师在保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将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视为对自己的必然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有一种担当意识,既要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又要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益友。与此同时,也要呼吁社会、学校、家长一起为构建理想和谐的师生关系出谋划策,为建立理想的教育生态而共同努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852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