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使初中数学学习更有效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发挥数学教研组备课优势,写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数学导学案,为有效学习数学做准备
  学好数学,重在数学方法的学习。数学方法即“用数学语言表述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并加以推导、演算和分析,以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判断和预言的方法”。教师以导学案为载体把数学方法教给学生,数学导学案的制定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基础,以数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逻辑的严密性、结论的确定性、普遍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师要通过从个人到集体再到个人的方式形成导学案,即结合集体智慧、团队力量,同时蕴含个性化、独特性。学案先由主备人根据自己的认知和经验写出导学案讨论稿,经数学组全体教师多方位地设疑、启疑、答疑,集思广益,精益求精,形成和谐统一、质量达标的导学案,教师再根据各自教学风格和自己学生的学习特点进一步提炼,形成针对性、适用性强的个性导学案。
  集体备案时,要从多方位入手,备资源,备学生,备方法。备资源时,要以教材为基础,通过熟悉教材、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准确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教材内容的学习以及重、难点的突破均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备学生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预设学生活动,未雨绸缪,将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原因考虑其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让学生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备方法时,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和不同情况的学生,要在学案中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观察、比较、分类、排序、对应为基础,立足于概念的理解、规律的掌握,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和分层施教上下工夫,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突破难点,设计让学生好奇、喜欢的内容,用多样的手段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
  问题设计是一堂课的“灵魂”,恰如其分地运用课堂提问可以有效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数学学习中。问题创设关系到学生参与思考的深浅,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效。创设问题时,要有清晰的目标、合适的难度、易于学生攀爬的梯度,要有新颖的视角感、听觉感。我的数学导学案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结合教材内容,运用高科技技术等多种手段创设了问题情景,做出了最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充分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二、以新理念、新思想为指导,以集体学案为抓手,使课堂教学更充实,为有效学习数学做保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需要学生亲自经历数学学习的探究过程,而不是教师主宰整个课堂,一讲到底。“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即以课前参与、课中研讨和课后延伸三段为主,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有效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在“预习形成”中提问在“合作研讨”中指导,在“检测反馈” 中纠错。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预习中找到困难,在小组合作中寻求解决困难的方法,在检测中自省。这种模式是教师导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将学生所学知识进行了螺旋式提升,着力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合作研究的能力,使教学目标、教学难点得到了有机分解,使学生在递进式的互动中达成了三维目标。
  “三段式”数学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主导,以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为主(學生在教师的用心酝酿下提问题、解析问题、寻求方法),经过新旧知识间和理论、实际之间的矛盾斗争,达到学生学习新知识和开发思维的目的。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跳出了定势思维的束缚,使其充满再创新的欲望。
  “三段式”教学重视以下问题:其一,预习指导。结合导学案,指出预习重点,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使学生能够通过预习找出疑难问题;其二,课堂互动。依据导学案创设的问题以及学生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其三,课堂检测反馈。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领会程度,从导学案预设的分层检测题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进行检测。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当面纠正个性问题,集中反馈共性问题。
  三、采用适度评价,激励学生敢想、敢说、乐学,为有效学习数学助力
  在一堂数学课中,若能在重点、难点、关键的地方进行准确精当的评价,能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课堂互动更加激情有效。只有创设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才会敢想、敢说。学生有错,让其充分暴露,教师出错,学生也敢纠错,这样才能使激励性评价水到渠成,达成课堂的有效互动。此外,评价要多角度,根据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合作学习情况,结合学习内容进行自然合适的评价,这样会使学生聚精会神、课堂精彩连连。如,在个人评价过程中,要让学生自我认识、肯定成功、找到问题,知道自己哪些方面表现不错、哪些方面还有差距,从而在反思中不断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在小组评价过程中,要让学生们找到他人之长,看清自己的不足,激发竞争意识,以形成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奋发有为的向上局面。从小组评价中理清自己不清晰的内容以及逻辑不严密的地方,使学生能知足知困、思进求真;在教师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牢牢把握评价的本质,不能简单评价,学生答对了就夸奖,答错了就指责。教师要通过洞察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接受情况和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判断学生是否有渴求知识的愿望以及是否积极思考;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和精神面貌,用亲切友好的语言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主动性;根据学生是否愿意质疑、解疑、答疑以及是否运用合适、恰当的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准确、富有针对性的语言对其行为进行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具有数学思想、是否遵循科学的学习规律,用机智、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从“三维目标”综合来看学生是否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学生是否都学有所得。教师一句温柔的话语、一个赞赏的眼神、一次信任的微笑、一个谦恭的动作无不唤醒着学生未被激发的潜能。通过以上种种评价,鼓励学生在学习时不断纠正错误,更加明确地获取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合理布置“减负”作业,解放学生,为有效学习数学护航
  数学作业是进一步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强化和巩固,是教师进一步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渠道,也是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需要,有效的数学作业应从布置、完成、批改、反馈几个环节入手。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忌重复繁多,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层次水平,结合教学重点、难点精心选题,所选作业要突出“三维目标”要求,从题海中遴选,适当控制难度,不让学生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作业题的编排应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让学生省时、省力,节约更多时间去预习教材,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乐趣,使数学学习更有效。
  学生完成作业时,教师要提出作业应当达到的标准和要求,以免学生放任自流,表现出懈怠和潦草应付的行为。学困生可做基础性、模仿性的作业,让他们有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促使学困生有努力学习的决心。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难度较大、步骤繁多、综合性强的作业,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分层作业可以有效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困生克服厌学情绪,使学有余力的学生精益求精。此外,做作业时,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在课堂上做作业时,教师要来回巡视,及时发现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个别问题个别指导,集体问题集体指导。集中批改作业时,教师要采取面批等多种方式,从作业批改中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仅要对学生作业的正误做出评判,还应在学生作业上写上评语,使学困生产生思进的决心,使学有余力的学生产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豪情,并且及时反馈作业情况,让学生及时建立错题集,教师对学生作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总结教与学的成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五、结语
  总之,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是一个改变学习方式和积极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科学合理设计数学作业,学生按要求细心完成,既能减负,又能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乐于探究的态度。
  (责任编辑 袁 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868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