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使课堂更高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课堂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是学生们从迷茫在未知的领域探索、求知、成长的地方。教会学生会学,使学生得道、业成、惑解,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每位老师毕生追求的目标。所以,真正的高效课堂,应该是既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要考虑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健康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学习兴趣得到保持或激发。
  关键词:课堂 教学 高效
  一、精心设计教学,优化教学结构
  在我从教的二十几年时间里,我先后学习实践了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小结、布置作业”的五环教学,魏书生的“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教学法,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倡导的探究式教学法,以及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等。到底哪种模式教学效果最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不论哪种模式,都有精华。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知识内容,把各种模式中的精华环节融汇组合,设计出最适合自己课堂实际的教学模式。比如在上新授课时,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能学会的自学,有难度的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合作学习,可以取得好的效果。而在复习课和实验课上,用杜郎口中学的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模式效果更佳。在同一课时内,学习概念、规律时应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效果更明显,基本的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效果更好。[1]
  二、认真进行二次备课
  演艺界有这么一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要上好一堂课,在课前要下足功夫,尤其是在备课环节。现在我们都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备课不仅仅是写教案,还要备课件,最关键的还是如何把教案的内容跟课件完美结合起来。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已有课件进行二次备课,删繁就简,去旧纳新,把教学内容以新颖的形式备在课件上,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指向性强,学生关注度高,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三、筛滤和锤炼教学语言
  课堂教学语言表达是教学艺术的一个基本且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教学语言是否恰当,也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1)教学语言要力求准确严谨,如一台准时的钟。丁是丁,卯是卯,该一是一,该二是二。这样准确的语言,学生的思维就会清晰如水,活鲜灵动,流速也大。(2)教学语言力求简练明白,像一幅速写画。多必杂,杂必浅,浅必陋。少而钻,钻必深。课堂教学时间性很强,且是双边活动,双向交流,语言务求出奇的精端,像压縮饼干,像炸弹,话虽不多能量却大的无比。(3)教学的语言要亲切,如裹着一兜蜜。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亲切的语言容易拉近与学生心灵上的距离,使学生亲你、信你。(4)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能唤起学生求知欲,它像欢跳的山泉流进学生的心房,又像和煦的春风吹开他们笑脸。(5)教学语言力求有幽默感。喜欢风趣幽默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幽默而不庸俗的语言,会使学生喜闻乐道,产生美感,让学生愉快欢悦的同时,积极思索,悟出弦外之音。
  四、老师的“讲”与学生的“学”完美结合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学生交流合作、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成为了主流,老师的讲似乎成为了课堂效率的累赘。到底该不该讲、讲多少,才能使一堂课卓有成效呢?个人认为,一堂成功的课,离不开讲,但不能全讲。该讲时应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不该讲时惜语如金,全抛给学生自己解决。怎么才能把握好老师的“讲”与学生的“学”的度呢?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以学定教,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就是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讲思路、策略、方法、规律、技巧,讲思想、情感、态度、品质、体验等;“三不讲”就是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在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对知识的准确把握、对课堂的精心设计的基础上,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点,就可以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五、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节节奏
  一堂课效果是否好,还要看学生在课堂中的状态如何。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中的反馈信息,善于从学生的目光、表情和姿态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不同反应来判断自己教学情况。例如学生坐姿端正、聚精会神、目光炯炯、课堂安静、注意力集中、特别投入,随着老师的讲解,不时有相应的情感反应,这说明教学合理、有效。如果有些学生东倒西歪,有些虽然在听,但表情淡漠,目光呆滞,这时要反思教学节奏是否太快,或教学过程呆板乏味。学生的不良反应究竟是什么原因,需要我们充分观察了解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课堂中,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学生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控教学,就能保证课堂教学有序高效的进行。
  六、动静结合,合理分配时间
  我们都知道,一节课一直以一种方式学习,学生容易分心和疲劳,很难取得好的效果。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可以减缓或消除学生的分心和疲劳。 “动”是指游戏、实验、交流、讨论、练习,而静则是指自学、听讲、观察、思考。另外,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不可能保持在同一种状态,有振奋、愉悦,也有松懈、疲倦,我们要抓住这种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与长短的精神变化,及时进行调控。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有大约有25分钟的时间脑力活动处于最佳状态,即课堂的前15分钟和第25至35分钟的10分钟,课堂的重点问题放在在这段时间内解决,效果最佳。其余时间是学生课堂疲劳的波峰期,学生情绪状态相对平衡,以处理一般性问题、练习或学生自学为好。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课堂中,把握好学生脑力最佳的时间,动静结合,调控学生情绪,就可以使课堂效益最大化。
  总之,一堂高效的课,不要用僵化的教学模式来束缚和限制学生及老师,而应是看这节课,教师是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内在动力。只要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力和思维,让学生真正学会了东西,无论你采取何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方法都是高效的。
  参考文献
  [1]张海军.教师在初中高效课堂中的角色转换[J].新课程:中,2015(8):1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86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