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109名护理人员为该次研究对象,以2017年6—12月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实施阶段为对照阶段,以2018年1—6月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阶段为研究阶段,展开该次护理管理研究,对比两个阶段的护理管理质量,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结果 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价对比,研究阶段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整体素质、能力评价对比,研究阶段与对照阶段相比,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以及护理积极性均优于对照阶段,评分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满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促进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护士;分层级管理;护理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2(b)-0064-02
护理是医疗服务的重要工作内容,护士分层级管理是一种新式的、符合现阶段护理需求的管理模式,能够将各个层级护理人员的能力全面发挥,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其高质量地完成护理工作任务[1]。当前医疗发展迅速,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探索全新的护理管理模式,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以及患者满意率的重要方式。为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发挥每一个护理人员的潜在动能,该文展开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前后阶段的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109名护理人员为该次研究对象,以2017年6—12月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实施阶段为对照阶段,以2018年1—6月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阶段为研究阶段,展开该次护理管理研究。109名护理人员中,男女构成比,男护士6名,女护士103名;年龄区间:24~45岁,平均年龄(33.26±2.54)岁;工作年限:2~10年,平均(5.62±1.08)年;文化程度:大专60名,本科及以上49名。纳入标准:①入组成员均自愿参与研究,中途无退出;②入组护士均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工作年限均在2年以上。对照阶段和研究阶段入组成员无变动。
1.2 方法
研究阶段,该院全面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①構建层级管理组织,制定分层级管理标准、管理细则。由职称较高、组织能力强、护理管理经验丰富的护士长进行,组织所有参与研究的成员,共同制定研究期间的管理细则、工作细则,同时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级培训,每一个入组护士均通过培训考核之后才能正式展开护理工作[2]。
②层级设置。分层级管理模式以提升护理管理质量为核心,以“能力优先”为分级原则,对不同科室不同职称、不同年限、不同学历、不同工作经验的护士进行合理设置,组成阶梯式护理工作队伍,确立每一个护士的管辖区域、工作任务、责任界限,按照护士的个人能力分层级上岗,并设立各个层级的管理监督机制,对各个层级护理工作的实施进行有效监督,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③层级分工。不同层级的护士明确进行护理分工,针对各个科室、各类疾病的特点、风险事件、危险要素,全面分析已经存在或者潜在的护理问题,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计划。特殊科室、特殊疾病的患者,每一个护理人员的责任和工作都要落实到位,做好对患者、家属等各方面的护理工作,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注重风险管理,减少误操作,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和谐医患关系。
④层级培训、考核。针对各个层级的护理工作状况,针对缺陷部分和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培训考核体系,对每一个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其理论知识、疾病知识、护理技能都处于较高的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1.3 评价标准
对比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前后两个阶段的护理质量,以100分为满分制,评价内容包括整体护理、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文件,评价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对比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前后两个阶段护理人员的能力、素质,以100分为满分制,评价内容包括护理操作、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护理积极性,评价分数越高,表示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和素质越高。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涉及的数据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价对比
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价对比,研究阶段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人员整体素质、能力评价对比
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整体素质、能力评价对比,研究阶段与对照阶段相比,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以及护理积极性均优于对照阶段,评分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该次研究中,研究阶段应用了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两个阶段护理质量评价对比,研究阶段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阶段;两个阶段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能力评价对比,研究阶段的护理操作、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以及护理积极性均优于对照阶段,最终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满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促进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3.1 护士分层级管理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在护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可根据护士的能力、职称、年限、资质、经验进行合理分工,各班护士均有自己的工作职责,能够有效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能够无缝隙、延续性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岗位设置更合理,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工作任务的安排与护士自身的经验、技能、操作相匹配,每一个护士都能够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个人价值,同时促进护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进行[3]。虽然护士在工作经验、学历方面存在差异,但都能够各司其职,在培训中不断完善自身,提升个人工作质量[4]。 3.2 护士分层级管理可提升护理质量
提升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开展的核心目标,护士分层级管理能够让每一个护士各司其职,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认真分析自身管辖区域内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情况,无缝隙地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帮助,解答患者的疑问,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5]。在此基础上,每一位护理人员的责任感都相对提升,在工作中都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护理工作也处理的更细致、更到位,有效提升了护理质量,同时提升了护理管理质量,促进所有的护理人员向更高、更长远的护理目标发展。
3.3 护士分层级管理可提升护理人员素质
分层级管理管理模式不仅能够优化护理人力资源,合理、科学地调整工作量、分配工作任务,在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护理人员能针对护理中存在问题制定完善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6]。在护理实施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相互帮助、相互指导、相互监督,团队意识强烈,每一个护理人员都在认真工作,履行护理责任的同时,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耐心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及各项护理工作。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整体素质都在不断提升,愿意积极主动地展开护理工作,对患者认真负责,自身也不断完善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砚丽,邢彩霞.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提高ICU護士心理状态和护理质量的实践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10):752-754.
[2] 曹红军,易正金,何俊琴.分层管理模式在护理工作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6):230-232.
[3] 黄玲.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中效果与应用[J].世界中医药,2016(b3):896.
[4] 王永芬,何平,方琴.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220-222.
[5] 陈丽燕,王雪娇,冯冰霞,等.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护士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 14(5):702-704.
[6] 梅丽芳,康雅琴,朱红.分层次管理对ICU护理质量及护士职业疲惫感的影响[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23(3):71-73.
(收稿日期:2018-11-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877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