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音准问题的培养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唱歌课所占的比重非常大,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点部分,大多数学生在唱歌课上的实际表现并不理想,唱歌课上对于音准的把握有待提高。本篇文章通过对小学课堂中唱歌课的实际情况分析,对如何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把握音准问题展开研究,希望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的体验唱歌课的乐趣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小学音乐;唱歌课;音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课所占的比重非常大,以湘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为例,基本上每一节大课都会有需要学生演唱及表现的歌曲。对歌曲的准确表达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于音乐本身的感受。笔者就“音准”这一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展开研究,希望通过“正音”,帮助学生更好地在音乐的海洋里畅游。
一、音准的重要性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无论是乐曲还是歌曲,都要通过“听”来进行欣赏。小学阶段学生的音乐学习以唱歌课为主,学生对于音乐的体验和感受也都来源于“听“。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唱歌课中,能够准确地表现歌曲是最为重要的。而准确表现歌曲的重要要素之一,就是音准。在歌曲里,一个音不准都足以破坏整首歌曲的美感。而当学生表现歌曲时,如果音不准,那么学生就不能够从自己的表现中体会到音乐的美感,更会破坏学生对于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音准“对于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常见的“音准问题“
(一)高音不主动
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课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对于高音演唱的不主动。“主动“一词在歌曲演唱中尤为重要。唱歌的时候乐器是在人的体内,那么能够控制声音的也只有自己,如果自己对于唱歌没有一个主动的意识,那么声音出来会像被动说话一样没有起伏。在日常音乐课的学习中,”高音不主动“常见于唱音阶和有较多高音歌曲的时候,学生在唱音阶的时候普遍在”sol音,la音“时就开始懒怠,导致之后的每个高音都在半空中吊着,唱上不去。影响歌曲的学习,更影响学生对于音乐美感的直接体会。
(二)没有音高概念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都会教授音乐基本知识。在“音乐审美“概念提出之后,对于“双基”的学习不像从前重视,有些教师因为重视“音乐审美”而忽略了“双基”的教学,导致学生基础扎实不牢固,出现没有音高概念的现象,影响了音准。在歌曲的表达上,往往会出现同一个音却出现了不同的音调,如果学生有了清晰的音高概念,像这类的问题就是可以避免的。
(三)心理因素及先天条件的影响
有些人天生就“五音不全”,在这个先天条件的影响下,很容易对后天发展形成阻碍,认为先天条件不足是后天无法弥补的,从而自我放弃,对唱歌失去兴趣。
(四)没有歌唱方法
学生唱歌音不准,和歌唱方法也有很大的关系。当没有歌唱方法,大白嗓唱歌时,更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不能够从容的控制声音,在表达一些有难度,音域跨度大的歌曲时更容易走调。
三、小学音乐唱歌课音准的培养策略
(一)扎实“双基”,建立音高概念。
如今的大趋势都主张“音乐审美”,但“双基”同样需要实践。没有基础,很难实践“审美”。应从扎实学生的基本功做起。
1.每堂课练唱音阶。
这是笔者目前在实践的一个方法。正着往上唱,倒着往下唱。建立学生的音高概念,让学生有音高意识,知道正着唱音阶音越来越高,反之越来越低,要让学生有意识的去唱每个音,而不是单纯地不动脑子去唱音阶。
2.借助“柯尔文手势”,使音乐形象化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枯燥的音阶练唱有可能会适得其反。低年级的学生更加感性,对于肢体动作更加感兴趣。在低年级阶段练唱音阶时,可以借助“柯尔文手势”,通过形象的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音高概念。
3.读谱唱谱是必要环节
音乐不同于其他科目,音乐尤其需要实践。当学习一首新歌时,读谱唱谱是必要的环节。在读谱唱谱的过程中,也是一个建立音高概念的过程。在大力提倡“音乐审美”概念时,很多教师都舍弃了读谱唱谱的环节,但这恰恰是一个必要的环节。光是练唱音阶对于建立学生的音高概念还不够,要在不断的新歌学习中,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实践,从而建立起音高概念。例如低年级学生学习的歌曲都非常短小,简洁,有些歌曲是由三五个音组成的,在学习歌曲时,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谱唱谱,有利于在学生的脑中建立起清晰的音高概念,在不断的这样读谱唱谱的实践过程中,学生会慢慢建立音高意识,从而会有意识地注意不同的音的音高。
(二)注重歌唱方法
学生音准不准,与歌唱方法也有很大的关系。
1.“主动”歌唱
在小学音樂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向学生讲授一些歌唱的方法。用一些更加形象的语言,来帮助学生在歌唱时主动打开腔体。在唱高音的时候要主动,唱低音的时候更要主动,要让学生明白唱歌就是一项主动的活动,只有自己主动去唱歌,主动去找音,才更容易将音唱对唱好。
2.“轻声”歌唱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没有或很少接受过音乐训练,在演唱歌曲时容易使用“大白嗓”,以追求音量来判断歌唱的效果,教师应该在课堂中逐渐纠正学生的这种思维,传递“好听的声音”的概念,避免学生“喊叫”歌唱,帮助学生注重嗓音健康。“轻声”歌唱就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在轻声演唱时,不仅能够塑造出美的声音,更能够帮助学生巩固音准,轻声演唱时,高音更易唱出,学生更能够体会到音准的美妙。
(三)学会倾听,边听边唱
由于小学生的生理特点,他们更愿意表现自己,更愿意展示自己。所以经常在学习一首新歌时,还没有完全学会就表现出不耐烦的状态。而对于音准问题来讲,“多听”,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听”,是一种最能够将音准概念烙印在脑中心里的办法,如何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听”,是每位教师都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1.带着“问题”去听
在欣赏前设计有意义的问题,主动的去听音高,听旋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寻找答案。只有学生主动去听才能真正发挥出倾听的作用。
2.唱歌的时候更要倾听
小学生在演唱歌曲时,很少人是用心听伴奏音乐的。大部分学生都是随着全班的声音一起去唱,不会主动的去寻找正确的音高。要让学生唱准歌曲,首先要教他们学会“听着唱”。教师钢琴伴奏的时候,听着钢琴的主旋律唱。放伴奏带的时候,仔细听着伴奏跟着唱。学会倾听,才能唱得更准确更好。
四、结语
小学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的音乐生涯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小学音乐课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对于学生的一生都是受益匪浅的。音乐教师在遇到问题时要学会不断钻研,不断尝试,为学生更好的学习不断努力。“音准”问题看似只是一个单一的问题,但在学生后续的音乐学习中都会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教师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既要注重“双基”,又不能完全不管音乐的“审美性”,教师应权衡两者,勇于尝试,勇于实践,为学生创造更好的音乐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
作者简介:马艳霞,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艺术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951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