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课程智慧平台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课程体系建设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技术背景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智慧平台。用互联网的思维发展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实现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立多维立体评价机制,建立校企共享的网络课程资源库,助力企业人才培养,实现现代学徒制的校企深度融合发展。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课程建设;互联网+;校企合作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4.227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进入结构转型期,经济增长模式正在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扩张型转变,中国制造业进入智慧转型升级阶段。而高素质技术技能专业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的高职院校开始借鉴西方现代学徒制,大规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是实现目标的载体,课程体系的构建使课程与职业能力得以有机对接。由于受教育体制的制约,大多数的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参与度不高,课程结构不够合理,不能够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的目标不能真正实现,这也成为制约现代学徒制发展中的瓶颈问题。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下称“职教20条”),企业首次被确定为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职教20条”中企业主体地位的确定,对于破解现代学徒制的瓶颈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 国内外现代学徒制现有课程体系现状
  德国现代学徒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学徒制的人才培养任务由培训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有2/3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实践操作技能,1/3的时间在学校学习普通文化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由企业主导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企业培训和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大多欧洲国家都建立了或正在探索建立现代学徒制系统。
  近年来,国内对现代学徒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取得了很多成绩,但由于我国国情和教育体制与欧美国家不同,现代学徒制的各项工作主要由学校主导,企业只是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训基地,对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制定工作参与热情不高,学校教育和企业岗位培训“两张皮”的现象突出,现代学徒制中的深度校企合作并没有真正实现。
  2 现代学徒制课程建设中的几个典型问题
  (1)高职院校是课程建设的主体,企业对课程开发参与度不高。在国内,现代学徒制由教育行政机关指导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往往对现代學徒制的工作态度积极,课程建设工作几乎全部由学校来组织完成,企业认为生产是企业生存的关键,课程建设是学校的事情,与企业生产无关,这就导致课程体系基本还是停留在学校本位的教育模式上,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高职毕业生的技能水平不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企业还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对入职的高职毕业生进行岗前技能培训。
  (2)课程教学模式单一乏味。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差,对理论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板书+PPT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兴趣。
  (3)对学生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全面。在国外,现代学徒制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学生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考核过程以企业为主导,但在国内,高职院校组织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考试,企业负责实际操作技能考核,这就导致有些在学校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因为动手能力不强,在企业得不到重用,而有些在学校成绩不理想而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虽然受到企业的关注,但由于理论基础薄弱,只是成为某个岗位的熟练工,不能举一反三,不利于学生的职业成长。因此校企双方如何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专长对学生做出全面的评价,不仅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大有裨益,也能为企业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3 利用互联网思维重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对策
  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构建中的几个典型问题是已经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学徒制培养中的瓶颈问题。借鉴欧美各国的学校网络学习平台,结合职业教育现状,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背景下,以企业为主体,建立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智慧平台。用互联网的思维发展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开发课程、建立多维立体考核评价机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更好地提升学徒的培养质量,建立校企共享的网络课程资源库,助力企业人才培养,实现现代学徒制的校企深度融合发展。
  (1)课程体系的主体是企业,因此选择合适的合作企业是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发展的第一步,也是关系现代学徒制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一步。开展现代学徒制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不是从事简单劳动的流水线工人,合作企业在这一点上需要与高职院校相一致,另外还要具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和。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够并且有条件为现代学徒制构建课程体系、提供合适的岗位和合格的企业导师。另外企业还必须具有互联网思维,能够与高职院校一起开展课程体系网络平台建设,进而为实现校企的深度合作,师资共建、资源共享提供必要的条件。
  (2)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智慧平台,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体系。由于现代学徒制的教学采用工学交替的形式,学生有企业和学校两个学习地点,学生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企业工作,纸质的课本,学习材料、依靠PC机才能使用的教学软件、资源库等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信息化时代,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已经变成现代社会的常态,不受时间和空间影响的网络学习非常适合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将在线课程、互动论坛、评价体系以及与课程体系相关的文件和功能整合成课程体系智慧平台对于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按照“职教20条”的要求,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课程体系智慧平台,成立课程开发专家资源库,设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并将课程进程表等相关文件公开透明的向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各方公开。上传网络的课程进程表,每年都要根据企业的技术更新及各方的反馈情况进行更新。   通过网络平台的手机客户端,学生可以在线学习课程以及岗位培训视频教程,并可与学校教师、企业导师紧密互动,随时随地接受教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教师可通过智慧平台进行网络在线教学,跟踪学生的课程学习和工作状态;企业导师通过智慧平台了解学生对技术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师和企业导师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了对学生的全方位无缝管理。
  (3)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尝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及学分系统。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意因材施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西方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中普遍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学生可以在多个平行模块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模
  块进行学习,考核通过即可获得相应学分。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在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中建立模块化的课程结构,每个学期为学生提供多个平行模块,每个模块包括四到六门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岗位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及在企业实习中的岗位,选择一个模块进行学习,通过考核即可拿到相应的学分。这对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熱情,培养独立人格品质,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4)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全方位公开、透明的课程评价体系。现代学徒制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单一笔试测试的方法不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不能全面的考核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操作技能,因此,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涵盖理论考试、实际操作、课堂论文答辩、作品展示等方面的多角度考核评价体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课程的不同性质,为学生制定多种考核方案,把考核形式分为多种不同的形式,除了笔试测试外,其他形式的考核内容学生都可使用视频,照片、文字的形式,上传至课程体系智慧平台。平台上具有考核赋分系统,教师、企业师傅各自根据自己的赋分权限在网络平台上打分,使考核成绩能够全面、透明、客观的反应学生的实际能力。
  (5)建立网络课程资源库,助力企业人才培养。近年来,很多企业开始关注员工培训,终身学习理念也被很多人所接受,很多商业网站的培训视频收到大众的追捧。高职院校本身具有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而企业也具有先进的设备和工程技术人员,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依托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和企业的资源对接,合作建立教学资源库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因此以企业为主体,在课程体系智慧平台上,将专业课程和岗位课程中的重要核心课程建设成教学资源库,对学生和企业员工开放,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线学习专业知识,岗位培训,还可为企业的员工培训提供必要的网络教学资源,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教学资源。当企业看到学校的培训资源有利于企业的人才培养,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时,就会激发企业对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的热情,提高对于现代学徒制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校企合作才能真正驶入深水区。
  4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前景
  高技能人才是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企业发展必须的第一资源,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保证。通过现代学徒制这种培养模式的深入发展,在校企深入合作的模式下,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搭建的课程体系数据平台,企业和高职院校一定可以培养出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对于促进企业的高效率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鹏飞.现代学徒制智慧平台构建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1):64-68.
  [2]王霞晖.基于SPOC平台的现代学徒制“订制”课程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8(23):23-26.
  [3]周君.移动学习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实践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9):50-53.
  [4]孙君辉.现代学徒制中企业参与动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0):41-48.
  基金项目:全国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2019年科研课题“基于“互联网+”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项目编号:GS-2019-08-01 项目负责人:纪静波)
  作者简介:黄宽(1977-),女,辽宁鞍山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97164.htm